《里斯本丸沉没》:

“打捞”历史真相

作者:林上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9-18

  从开始放映到播放片尾字幕,《里斯本丸沉没》片长122分钟,作为一部纪录电影,已足以承载其讲述的内容。

  这是一位现已年届古稀的老人——方励,历时8年辗转世界多地艰辛拍摄、艰苦制作的作品,从萌发念头至今,算来已有近10年光景。

  人生苦短。近10年,我们每个人都做了些什么?方励,他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值得做、很有意义的事情。笔者很赞同他的这一说法。

  2019年10月,笔者曾在浙江东极庙子湖岛上采访过方励,他说,关于里斯本丸历史的纪录电影拍摄,除了他,估计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因为他以前拍过电影,懂得电影拍摄制作的流程;目前,他的公司又从事海底测探作业,他有这个技术条件,寻找到当年沉船在海底的准确位置。

  上述内容,在影片中也有呈现。拿着运用先进技术成像的沉船投影照片,方励先后前往我国香港、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地,寻访相关的线索。

  香港一位写过里斯本丸研究书籍的专家,成为方励打开尘封历史的重要突破口。而后,他又通过报纸广告、电台直播等途径,联系上300多名战俘的后代。整部纪录电影,重点就是围绕个别幸存者及诸多英军战俘后代的回忆、陈述,并通过搜集历史遗存的机密档案、录音、书信等,为观众还原里斯本丸沉没前后的真实过程,记录了这个二战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为了拍摄,方励先后采访180多人,其中,150多人在境外。有时,为了“获取”一个故事,方励会不惜成本专程去一个国家、拜访一位老人。用他的话说:“我们去采访,更多的不是从那里获得多少内容,而是去抚慰对方。”电影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方励听到了一个令他特别感动的故事——一名战俘在信中把家庭重担托付给当时还不到5岁的弟弟,禁不住叫旁人拿来一支香烟,以缓解自己的情绪。

  整部影片,解说者都是方励自己,虽然有时候听上去普通话不是很标准,但制片人以自己亲历的方式出现,让电影呈现更加真实感人,也更加原汁原味。方励的一大优势——会讲英语,这就保证了其与幸存者、战俘后代的面对面无障碍沟通,每一次交流,都是自然默契、真情流露,提问也能问到点子上、深入对方心坎里,不用绕弯。

  影片中,方励采访日本军事历史研究会会长的镜头令人印象深刻。方励问他,对沉船时日本军人扫射英军战俘怎么评价?这名会长开始还有点回避,后来不得不说,这是非人道之举。

  方励不断寻找能找到的战俘后代,里斯本丸船长经田茂的后代是通过当地侦探社找到的,他还找到了射沉里斯本丸的美军潜艇艇长的后代,这些后代都出镜作了讲述。80余年过去了,有的战俘后代甚至不知道当年的事情,有的虽然知道,但讲起来恍如隔世,更多的则是泪流满面。事实上,对于战争,大家都是痛恨无比。就如最后的幸存者威廉·班尼菲尔德所说,战争是最丑恶的勾当。看看我们当下的这个世界,炮火声依然不绝,局部动荡此起彼伏。所以,这部纪录电影,其意义不言而喻。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关于里斯本丸被击沉后,战俘在舱内的抗争,是结合战俘后代的回忆复原的;还有,舟山渔民面对日军扫射、英勇救援战俘的镜头,是运用特别制作技术还原的,虽然难度很大,但制片方通过4年努力,最终突破了技术难关,将这一片段尽量真实地呈现给了观众。

  影片本身称得上是上乘之作,但是否能卖座,则需要市场检验。但无论怎样,这部历史纪录电影都将唤起更多人去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部影片也会显得愈发珍贵。

  相关链接

  里斯本丸事件:1941年12月25日,保卫香港的几千名英国士兵在与日军鏖战17天后被迫投降,成为战俘。1942年9月,日军将这些英国战俘中的1834人送上货船“里斯本丸”,意图将他们运往日本成为劳工。由于船体武装有大炮,且没有任何战俘标识,船在行驶到浙江东极海域附近时,被美军潜艇误判为战船,被后者发射的鱼雷击中。危难之际,东极渔民冒着生命危险,划着舢板在水中救起了384名英国战俘,并给他们提供食物、衣物和庇护所。但仍有828名战俘或被淹死、或被日军射杀、或被困在船中未能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