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度“大降温”拖累上半年业绩:

内容“供血”不足 电影公司放慢脚步

作者:本报记者 杨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9-18

微信截图_20240918092650.png


  近日,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完毕。受到第二季度影市“大降温”影响,电影公司的半年业绩下滑明显,仅有上海电影、光线传媒等个别公司在上半年实现了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增长,博纳影业、金逸影视、北京文化、幸福蓝海甚至出现了亏损。

  鉴于暑期档的低迷,电影上市公司在第三季度的业绩恐怕将继续承压。对此,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是受到了电影内容供给的周期性波动影响,目前整个行业正在抓紧时间、提高效率,未来随着新片供给的“跟上”,行业将有望走出泥潭,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正如华创证券研报所言,展望后续,2025年有望重新进入新一轮产品释放周期,优质供给下,观影需求仍然旺盛,供给催化下的大盘改善值得期待。


  院线系: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拓普研究院《2024上半年电影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内地电影总票房237.73亿元,同比下降9.5%,同时,上半年的观影人次同比下降9.27%至5.48亿元。

  大盘的下行,使得主要依赖于票房分账、零食售卖的下游院线系上市公司首先受到冲击。在万达电影、横店影视、金逸影视、上海电影、幸福蓝海这5家以院线为主要业务的电影公司中,除上海电影外,余下4家皆是营收、净利润双降。

  其实,受春节档的带动,各家公司在第一季度的业绩还算亮眼。转变主要发生在第二季度,惨淡的业绩“吃掉”了第一季度的利润,造成了上半年整体业绩的下滑。例如,在第一季度,万达电影的净利润还有3.26亿元,经过了第二季度后,上半年的净利润同比大降73.18%至1.13亿元;横店影视第一季度净利润也超过了2亿元,上半年的净利润却同比下降21.65%至8842.99万元。

  华创证券研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总票房为74亿元,同比下降29%,观影人次同比下降31%。其中,4—6月分别实现票房22亿、29亿、22亿元,同比分别下滑22%、14%、46%。“今年4—5月,虽然小档期表现较好——清明档创历史新高、‘五一’档历史第四,但周末档供给出现明显下滑;6月拖累则更明显,主要是因为今年暑期档主力片基本都在7月才开始上线。”

  再来看一看院线系中唯一交出了“双增”成绩单的上海电影。实际上,该公司下游院线业务在今年上半年也并不景气:联和院线累计实现票房17.61亿元(含服务费),而2023年同期实现票房19.88亿元(不含服务费);直营影院累计实现票房2.45亿元(含服务费),而2023年同期实现票房2.82亿元(不含服务费)。所幸的是,上海电影在上游的投资发行业务增厚了公司业绩,春节档热映影片《热辣滚烫》《熊出没·逆转时空》均有上海电影或上影元的参与;同时,该公司还积极参与了《瞧一桥》《谎言之躯》等多种类型影片的投资与宣发。


  内容系:作品“卖座”是硬道理


  如果说票房惨淡之下,院线系公司基本只能全军覆没的话,上游内容系公司则有可能凭借头部影片杀出一条生路。

  今年上半年的幸运儿当数光线传媒。上半年来,该公司业绩领跑行业,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同比翻倍——营收13.34亿元,同比增长120.43%;净利润4.73亿元,同比增长133.14%。这一亮眼业绩的最大功臣,是春节档上映的《第二十条》,这部电影的最终票房为24.54亿元,作为该片第一出品方,光线传媒自然获益匪浅。

  看到《第二十条》的影响后,光线传媒也将继续开发创作社会、法律题材“第X条”系列,比如展现罪刑法定和疑罪从无原则的《第三条》、聚焦未成年人犯罪的《第十七条》等。

  相形之下,中国电影也手握多部大热影片:今年上半年,中国电影主导或参与出品并投放市场的电影共18部(2023年同期为20部),累计实现票房128.82亿元,占全国同期国产电影票房总额的69.53%。在国产票房前十的影片中,该公司主导或参与出品的电影占据7位,包括春节档票房前三,以及“五一”档票房黑马《末路狂花钱》。然而,在这些项目中,中国电影均为参投出品,而非主投,导致公司的业绩未能达到预期。中国电影在财报中亦表示,本期电影市场整体票房低于上年同期,且本期未有与上年同期类似票房规模的公司主投主控影片上映,导致公司创作、发行业务收入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连续亏损6年的华谊兄弟在今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该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总收入为3.0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05%;净利润为2471.7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7.31%。这得益于公司参与及出品的多部影视剧作品播映并实现收益。电影方面,跨期影片《非诚勿扰3》《志愿军:雄兵出击》《一闪一闪亮星星》累计实现票房约16.72亿元。


  看前景:鸡蛋放在多个篮里


  不论是做院线还是做内容,几乎所有的电影公司都已经认识到了“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毕竟谁也无法预测哪部电影会成为爆款或黑马。翻看各家公司半年报,大家都在尝试“多条腿走路”,投资剧集、网络大电影、游戏等。

  比如,今年上半年,横店影视拍摄制作了微短剧《清明上河图我是画中人》,参与制作了网络剧《侠客行不通》,宣发了《人偶新娘》《黑水岭》等网络大电影。万达电影投资出品的《仙剑奇侠传4》《南来北往》《追风者》《我的阿勒泰》等剧集先后播出,子公司互爱互动出品的网络游戏《圣斗士星矢:正义传说》于2024年1月在日本上线。光线传媒改编自人气漫画《大理寺日志》的网剧《大理寺少卿游》、古装轻喜剧《拂玉鞍》已播出。华谊兄弟更是创建了短剧厂牌“华谊兄弟火剧”,与阅文集团、中文在线、番茄短剧等合作,同时推进多个项目。

  同时,这些公司都在积极拥抱AI技术,试图通过新技术降本增效,获得突破。例如,博纳影业的AIGC科幻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7月已在抖音上线,暑期档上映的院线电影《传说》也使用了AI技术,还原了年轻时候的成龙。华谊兄弟与阅文集团合作的短剧《鸿天神尊》将于本月上线,此部短剧呈现的一些场景是与阿里巴巴ideaLab创新实验室联合,采用AI技术与实景拍摄的合成方法进行制作的。

  可以看到,不同于早期的布局和谋划,今年下半年已经逐渐有实质性AI项目生成、落地,至于这些AI项目对公司业绩能够产生多大的影响和贡献,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