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朋友圈 强化聚合力 描绘同心圆

新型主流媒体积极提升国际传播力

作者:唐嘉仪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9-18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时宣布,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

  经过近70年的辛勤耕耘,中非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作为中非发展的守望者、中非合作的建设者和中非友好的记录者,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我国新型主流媒体积极强化渠道建设,通过主题多元、形态丰富、渠道多样的媒体活动,不断扩大朋友圈,强化聚合力,描绘同心圆,为推进彼此关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之多、交流之深前所未有,为我国国际传播工作打开了全新局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型主流媒体需要主动肩负起提升国际传播力的责任使命,积极重塑国际传播新秩序,不断增强对外传播“自塑”能力,构建新时代对外话语体系,进而持续提升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时效性。

  增强国家形象“自塑”能力

  在国际舆论场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国际话语权方面占据着强势地位,整体舆论格局表现出明显失衡状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一些西方媒体开始散布各种污名化、妖魔化中国及中国人民的言论,使得中国国际形象在这种“俯视”与“他塑”的框架中被不断扭曲和误解。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迫切需要打破现有的国际传播秩序,以新型主流媒体为核心力量,主动塑造正面积极的国家形象并进行有效传播,让国家形象“自塑”更有效力。同时,主动设置议程,在世界舆论格局中发出中国特色与中国理论的“最强音”。

  首先,新型主流媒体应站在全球坐标的高度考察中国的本土经验,致力于报道基于全球受众信息交流所需要的“全球新闻”,帮助不同国家的民众更好地理解中国以及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角色和贡献,逐步改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偏见与误解。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了《冰雪缘梦》《冬奥大咖谈》等多档节目,站在全球视角跟踪报道中国热点话题,多层面、立体化地展现了中国形象,向世界呈现了一届绿色、环保、科技的国际体育赛事。其次,新型主流媒体应加强中国特色和中国理论“自塑”,不仅要从全球视野和文化交流的高度出发,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在全球议题中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还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态等多个层面加强中国理论“自塑”,逐步增强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例如,由云南广播电视台出品的理论融媒体栏目《自信中国说》,向海内外受众系统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必然。最后,面对国际舆论中的突发事件,新型主流媒体应当迅速反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以澄清事实、引导舆论,避免负面信息扩散。

  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是指中国向国际社会阐述概念、术语、范畴、原理或理论的表达框架。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用中国话语讲述中国故事,既是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关键路径,也是打破长期以来西方话语权垄断地位、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的迫切要求。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迎来全新机遇。

  新型主流媒体应始终牢记肩负的责任使命,既要直面挑战,又要紧抓机遇,不断创新提炼标识性概念,创新中国话语表达方式,用国际受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从而使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建设更有效力。一方面,新型主流媒体须创新提炼标识性概念,即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发展模式等提炼出“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梦”“乡村振兴”等,帮助国际受众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国;围绕全球议题提炼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让拥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受众有参与感、共鸣感,为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新型主流媒体须创新中国话语表达方式,利用AR新闻、H5、手绘、互动图表等多媒体形式,帮助国际受众准确理解中国的政策、理念和文化。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非中心推出的新媒体产品《动析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引入AI技术,使不同语种的主播化身成中国古哲先贤、异域使者或者普通百姓,带领受众穿越古今,感受文明交融。

  打造国际传播媒体矩阵

  全媒体时代,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全球逐渐进入“全民社交”的信息生态语境。在此背景下,各国主流媒体逐渐认识到,只有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实施多屏联动,才能在信息传播中占据主动。因此,新型主流媒体应充分发挥不同媒介平台的传播优势,打造立体化国际传播媒体矩阵,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

  一方面,新型主流媒体应利用推特、脸书等社交媒体,以及优兔、抖音(国际版)等平台,拓展国际传播空间,使中国在全球舆论场中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进而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传播力。CTR(央视市场研究)对海外社交媒体传播数据的监测和评估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主流媒体机构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在国际传播中持续发力。在海外三大社交媒体平台上运营近千个社媒账号,其中订阅量达到百万级及以上的头部账号超过170个。其中,河南广播电视台以“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契机,在优兔、推特、照片墙等海外主流社交平台发布了《唐宫夜宴》《洛神水赋》《龙门金刚》等作品,获得海外受众一致好评。另一方面,新型主流媒体须注重建立与国际主流媒体的对话机制,通过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国话语进入国际主流传播平台,这不仅可提高中国叙事的曝光率和影响力,还能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媒体互动,进一步优化和丰富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有效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认可度。比如,2023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之际,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推出了电视剧《欢迎来到麦乐村》,讲述中国援外医疗队援助非洲桑纳的感人故事。今年7月以来,《欢迎来到麦乐村》在肯尼亚公民电视台、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电视台、四达坦桑尼亚斯语频道ST Swahili多个非洲电视台播出。8月5日,《欢迎来到麦乐村》斯瓦希里语配音版在非洲Azam TV 开播。中国声音多次深入非洲大地,为延续和深化中非情谊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型主流媒体在提升国际传播力的过程中,不仅肩负着传播国家形象、讲述中国故事的使命,更承担着引导全球舆论、构建国际话语权的责任。在全球信息化的时代,新型主流媒体必须主动发声,展现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创新传播方式、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多元化的媒体矩阵。唯有如此,中国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占据主动,才能实现国际传播效能与国际影响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