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影响深远的艺术对话

作者:曾凡杜聪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6-17

  关于“扶桑”所指地名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扶桑国指的是日本,例如《梁书》中就有对扶桑国的详细记载,提到了扶桑国的位置相对于大汉国(中国)的东方位置,并且提到扶桑国土地上多扶桑木,因此得名。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扶桑国指的是中美洲的墨西哥。这一观点最早由法国汉学家德·歧尼提出,他在1752年根据《文献通考》中的记载得出结论,认为中国人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1000年以前就已经发现了美洲。

  此外,据《山海经·海外东经》和《山海经·大荒东经》关于“扶桑”的记载则更像如今的墨西哥。

  《风起扶桑:二十世纪墨西哥与中国的艺术对话》(湖南美术出版社)中对此问题有所提及,该书认为,扶桑当指墨西哥,且其主要聚焦的是20世纪墨西哥壁画运动对中国的影响,故得名“风起扶桑”。

  20世纪墨西哥兴起了以振兴和革新民族文化艺术为宗旨,以壁画为主要艺术手段,以本土民俗、风景、历史、现实生活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墨西哥壁画运动。一大批壁画家把他们从欧洲学来的绘画技术加以创新,来反映墨西哥的现实生活和斗争,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也极大地鼓舞了墨西哥的民族解放运动。

  这场壁画运动由鲁迅开始被引入中国,推崇为“可服务于大众并与社会互动的新艺术”,自此拉开了中墨壁画艺术交流的序幕。

  纵览全书,我认为,该书最为重要的内容是1956年“墨西哥全国造型艺术阵线”作品展和1979年“首都机场壁画”。

  “墨西哥全国造型艺术阵线”作品展为当时中国的艺术家及主题性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甚至可以说,中墨两国在艺术上的交流促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国内的壁画、宣传画等文艺创作。而1979年启动的“首都机场壁画”既是我国壁画创作的新高峰,也是上世纪80年代社会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重要体现。

  可以说,这本书揭开了历史的面纱,挖掘了一段尘封的往事,向读者展示了20世纪中墨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一场影响深远的艺术对话。

  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许多珍贵的史料和历史的细节让人动容。当时,中国的艺术创作主要受到苏联的影响,但墨西哥的绘画像一针强心剂般激发出了强大的力量。更让我大为震撼的是,这些墨西哥绘画作品放到今天仍不过时。我认为,它们吸收了20世纪现代绘画的诸多流派特点,结合墨西哥本民族文化传统,描绘社会现实,较具生命力、感染力和冲击力。

  不论第几次看稿,每每读过这些文字、看过这些作品,我们都会深刻感受到伟大的人、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