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出版社:

“小众”《别慌》的国际化成功之路

作者:余晓瑄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6-17

  《别慌(英文版)》新书发布会现场。 清华大学出版社 供图


  《别慌》是一位特殊教育教师的日记,详细记录了一名患孤独症的少年,在老师们的引领下,立志为社会服务,投身养老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传奇故事。该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2023年由《别慌》改编的同名话剧在清华大学大礼堂首演,2024年《别慌(英文版)》出版,并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举办新书发布会。

  《别慌》的作者并非公众所熟知的畅销作家,书中探讨的是特殊教育议题,受众群体相对较小,看似并不具备明显的市场优势。然而,这部看似“小众”的作品却成功跨越国界,以英文版形式走向世界,并在当地引发热烈反响。《别慌(英文版)》新书发布会现场,多位读者登台分享阅读感悟,引发到场嘉宾的深度共鸣。发布会吸引了全球百余家媒体高度关注,美联社、华人头条、时代财智、新华社等国内外权威媒体对新书发布会进行了报道与转发。


  面向英语读者的内容重构


  在中文版筹备之初,编辑团队于2018年获取了原始书稿,但彼时书稿内容呈现零散、深奥、近似哲学随笔的状态。编辑团队敏锐洞察到,尽管该书结构和行文规范性欠佳,却蕴含着极其珍贵的原创资料。他们通过与作者深入交流,逐渐理解了作者的独特思路和表达。最后,历经10余轮严谨的修订与打磨,书稿终于呈现出符合出版规范、易于被读者接受的形式,并于2021年出版。

  英文版在确保与中文版主题一致的基础上呈现显著差异,以更好地符合海外读者的信息需求。具体而言,英文版选取了一系列更具普适性与国际关注度的情境,加入了解决网瘾、叛逆、黑社会背景问题的案例,将中文版附录中关于自闭症应对策略的内容予以删减,力求与英语世界读者的社会关切紧密相连。

  在至关重要的翻译环节,清华大学出版社成功邀请到美国某知名学府的一位硕士研究生高赫飞担纲译者。高赫飞凭借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高质量地完成了书稿的英译任务。此外,《别慌(英文版)》采用质地轻盈、触感舒适的轻型纸张,体现出对海外读者阅读习惯的深入理解和尊重。


  紧扣全球家长关切热点


  图书出版虽然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初衷,不以单纯迎合市场需求为导向,但《别慌(英文版)》所关注的议题——自闭症、网瘾、厌学、抑郁等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恰恰与全球范围内众多家庭的实际需求不谋而合。

  《别慌(英文版)》记录的教育创新之路为许多家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满足了他们迫切的需求。不仅新加坡家长有此困扰,国内诸多家庭同样深受其苦,特别是高净值人群家庭,由于资源相对充实,他们深知一个孩子的问题可能给整个家庭带来深远影响。因此,他们对寻求专业、有效的解决方法抱有极高的热情。

  此书也符合教育工作者的需求。妈妈别哭基金会聚集了许多有类似问题的家长,旨在通过公益活动解决问题,并且扩大基金会影响力,不仅解决中国、新加坡家长的问题,也能让美国、加拿大的家庭受益。高质量的教育内容既要为读者服务,也要作为一项慈善事业服务所有受心理问题困扰的家庭。目前,新加坡家族传承学院正考虑将《别慌(英文版)》列为教材,此书的教育理念与学院致力于提升下一代教育质量的工作需求相吻合。


  话剧艺术撬动国内市场


  《别慌》定价较高,首发印量仅3000册,上市半年内市场反应平淡,销售乏力。然而,在话剧版《别慌》公演后的一个月内,图书竟在短期内以原价售出超过2000册,话剧艺术推广策略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别慌》一书虽文字深奥难懂,但对话生动且富有话剧语言的特点,编辑团队决定打破常规,大胆尝试将书籍改编为话剧的形式进行推广。值得一提的是,妈妈别哭基金会的创始人杨岚就是通过话剧版《别慌》了解到原著书籍,进而主动联系清华大学出版社,成功将话剧艺术与图书推广紧密结合,离不开多方力量的合作与高效的资源融合。

  清华大学出版社和妈妈别哭基金会合作,在海外举办《别慌(英文版)》读书分享会以及新书发布会,采用多元化手段,增强了图书的国际影响力。其中,新书发布会精心策划了嘉宾参与的活动环节,也邀请到青年教师刘平,她就是帮助书中主人公友庆成功收获爱情的那位“红娘”老师。发布会还设置了作者与记者、读者互动提问环节,让读者有机会与作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图书分享会则在一个温馨而充满书香的环境中拉开帷幕,现场为读者准备了舒适的座椅和精美的茶点,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几位读者在分享会上讲述了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以及新书给她们带来的启发和帮助。

  出版社要提升国际影响力,需深入挖掘特殊教育等热点领域,结合国际市场需求,推出具有针对性的图书产品。《别慌》的国际化之路表明,内容国际化不仅需聚焦优质内容的创作与打磨,更要注重资源整合、媒体融合等多元化推广手段的运用,以及对目标市场趋势与读者需求的敏锐洞察。同时,在内容加工过程中,我们还应注重目标读者的需求,打造适应国际市场的产品,适销对路才能真正让图书“走出去”“走进去”。

  (作者系清华大学出版社版权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