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图书大厦升级重出

三大体验三方共振留住读者

作者:本报记者 张君成 文/摄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4-22

  升级改造后的中关村图书大厦打破以往的传统动线,高架、书台组合展陈。


  近日,被誉为“百万学子大书房”的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关村图书大厦经过3个月的筹备,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升级改造后的中关村图书大厦,希望能够诠释“阅读引领生活”理念,通过图书选品、服务场景、读者体验的全面升级,重构书店与地域、与生活、与读者的关系。

  互联网时代,读者被大量信息包围,如何拉回读者的视线,并为他们诠释重装新理念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打好这场营销仗呢?中关村图书大厦文化事业运营中心主任李薇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媒体、新媒体与读者体验三方共振,成为中关村图书大厦本次营销的发力重点。


  传统媒体体验:

  权威报道树立品牌


  升级改造后的中关村图书大厦亮点颇多,但李薇认为如果宣传没有主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要为读者传递出中关村图书大厦本次升级的目的。”据李薇介绍,中关村图书大厦始终立足海淀,坚持“为教育服务、为科研服务、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的宗旨。升级后的中关村图书大厦在延续和发挥现有服务特色的基础上,围绕海淀区读者需求和市场变化,精确大厦的服务定位,针对专家学者、莘莘学子及Z世代主力消费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营销上围绕品牌特色、阅读体验、文化服务3个板块展开。

  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媒体的助力必不可少。为了向媒体传达中关村图书大厦的核心价值和发展理念,建立良好的媒介关系,开业前夕,中关村图书大厦邀请一批媒体代表前来参观焕然一新的中关村图书大厦,体验互动活动,了解重装开业后的新业态、新服务、新产品等信息。在这次探访中,大厦工作人员向媒体介绍了全新升级的书店招牌、形象LOGO、导引导示等。不少媒体也因此注意到了一些细节:如大厦创新使用瓦楞纸材质导引导示牌,材质环保、形式新颖,磁吸式重点推荐展示牌既节省空间又吸引眼球;大厦引入的导引导视系统和线上服务功能,读者通过手机就可以精确查找所需图书位置,使读者的购书体验更加便捷、高效。

  探访结束后,主流传统媒体集中推送系列报道,让不少读者开始期待重装后的中关村图书大厦。“可以说这次探访充分挖掘了宣传点,形成集中系列宣传。如《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推出的探店视频在朋友圈刷屏,这提升了企业形象和品牌认知度,同时也为开业仪式造势。”李薇说。


  新媒体体验:

  品牌“破圈”拉满期待值


  重装后的中关村图书大厦不再只是购书的场所,更是将阅读与生活美学、科创赋能、休闲娱乐等功能融为一体的沉浸式文化空间,不仅通过丰富多样的书籍启迪思维、增长知识,还具有引领生活的潜力,引导人们探索新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它是集图书选购、阅读、科技创新展示、学术交流、文化休闲服务于一体,兼具城市文化会客厅功能的新时代书城和北京科教文化新地标,打造具有海淀区特色、辐射京西北等区域的文化综合体。”李薇说

  为了将这一重要信息传递,营销活动就要“破圈”。对此中关村图书大厦在先前宣传的基础上,围绕“话题感”二次创作有趣有料有质的内容投放各新媒体平台,打造话题“孵化器”和“发酵池”,形成“1到N”的扩展式传播。

  “我们依据不同平台特点以不同形式进行传播。利用中关村图书大厦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小红书、微博等以视频、图文等形式广泛传播,同时鼓励职工广泛在朋友圈制造宣传热度,最终形成了‘破圈’效应。”

  如针对新引入的主题展览、遇见夏宫(咖啡)、红楼梦、博物馆、图书馆等品牌文创“跨界组合”,展示三山五园等文化遗产等具备网感的话题,大厦充分利用自媒体公众号、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打造传播矩阵,同时利用网红等广泛宣传,增加话题热度,让读者的期待值进一步拉满。


  读者体验:

  结合需求丰富感受


  通过开业前以及开业期间的宣传推广,包括传统媒体、新媒体多渠道传播以及社群,对开业相关信息进行发布,各级各类媒体、自媒体、公众之间实现了联动互动,引爆话题,在不同平台、不同话题之间开展观点交流碰撞,极大提升了大众知晓度。李薇表示,重装开业以来,中关村图书大厦客流实现翻倍增长。而大厦的营销工作则进入到了最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读者体验。“前期宣传是让读者进店,后续工作则是要留住读者,这也是我们营销工作最终的落脚点。”

  大厦为读者打造了全新的到店体验,如在设计方面,书架、书台采用钢木结合的环保材质,简约大气,打破以往的传统动线,高架、书台组合展陈,多元业态与图书有机融合,给读者全新的到店体验。在服务方面,希望读者感受到全体工作人员的心意,为此大厦设置无人值守的24小时服务区,在充分分析夜读群体阅读需求的前提下,配置精品图书、辅助自助咖啡等,点亮城市夜幕下的阅读之光。会员通过扫码刷脸即可解锁闸机,随时享受自助阅读服务;大厦打造舒适的客厅书房,满足了读者阅读需求;大厦为阅读服务预留空间,可随服务内容变化灵活调整,满足了文化市集、主题策展等需要,最大限度利用有限空间丰富读者体验。

  在大厦工作人员的努力下,读者对中关村图书大厦的新环境、新体验、新服务给予很大肯定,店内文化活动参与度也有所提高。对此,李薇在欣喜的同时,也倍感责任重大,“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做好宣传推广、活动策划工作,结合读者需求及市场规律,调整图书及非图书的选品、布局,丰富读者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