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遍访名医做好调研 严控质量确保严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4-01
新时代以来,国家日益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为中医药传承提供了根本遵循。为了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挖掘、阐释,推广普及名医、医籍及名方等中医药文化的经典元素,结合市场需求,我设计了“名老中医临证医案精粹”这套归纳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的丛书。
充分准备 初步成书
质量是书籍的灵魂,好的书籍离不开好的作者。我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进行了初筛。随后,我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咨询等方式,拜访了30余位名老中医,结合名老中医的专业履历、擅长领域、疗效反馈等信息进行了二次筛选,最终确定了有合作意向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考虑到名老中医普遍诊疗工作繁忙,因此我们采取了团队编写的模式,主编由名老中医或其学术传承人担任,编写团队主要由工作室内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资深主治医师等成员组成。
在开始撰稿前,我们组织召开了编写工作会,要求编写团队的所有成员对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的认识形成统一,深刻理解名老中医的学术精髓和诊疗经验,仔细筛选经典验案,准确分析名老中医在诊疗过程中的辨证思路和药物配伍,确保书稿的科学性。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作者缺乏撰写著作的经验,对书籍的格式、行文、内容选取存在困惑,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组织了数次推进会。会前,我征询了多位行业专家的意见,询问了潜在读者的需求和期望,研究了市场上中医临床医案类书籍的编写特点和市场表现,最终选取了市面上销量较好的几本书籍作为样例供作者参考。会上,我与作者团队进行了多次沟通,最终确定了书稿的体例、行文规范。
在撰写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对按照书稿体例分析疾病案例存在不少问题。我从以往责编出版的图书中,选取数个病程完整、病程转归典型、诊疗过程清晰、治疗方案易于模仿的病案供作者参考,帮助作者将丰富的诊疗经验转化为表述思路清晰、内容科学严谨的学术著作。
认真审校 仔细核查
初稿完成后,我与主编沟通,要求编写团队内部对稿件进行交叉审核。收稿后,为了保证书稿中所涉医学专业知识准确无误,我邀请多位知名专家组成专家审稿团队,对书稿的专业性、科学性进行审核。
一是专业性知识的核查。因书稿由多人编写,考虑到不同传人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理解的差异性,我与审稿团队重点核查了同一学术理论(观点)在不同章节、不同段落的一致性。同时,我们也对书中的医学专业知识进行了核查。
二是病程转归及用药合理性的核查。书稿中的病案都来自临床,与审稿团队一道检查病程转归的合理性,存疑之处均要求作者核对原始病案以确保书稿表述的准确性。我们也检查了用药合理性,检查了药物配伍、特殊药物的炮制、服用方法,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核查了药物剂量。
三是引文核查。书稿中引用了大量古籍,编辑过程中,我详细核查引文的来源,并查验了引文字句、标点的正确性。同时,我将所有古籍引文相关段落单独列出,请名老中医本人和审稿团队交叉审阅,确保引文在书稿中的适用性。
多措并举 助力营销
在书稿审校的同时,我们开展图书装帧设计相关工作。为增强吸引力,我多次调研市场上销量较好的同类图书,与美术编辑和版式设计人员进行了多轮沟通,多次征求作者、潜在读者的意见,最终设计了既充分体现中医特色又兼具现代风格的版式、封面。
酒香也怕巷子深,优秀的内容是一本好书的内在灵魂,合理的推广是书籍能被更多人阅读的关键。为扩大图书的销量,除在主要发行渠道外,结合医疗行业的特性,我们采取了以下方式推广:
一是采取私域流量推广。在名老中医及其传承人的诊室、办公场所摆放样书,供感兴趣人士浏览了解。此外,我们请编写团队成员在学术年会、微信朋友圈、学术群、微博等渠道宣传本书,扩大书籍销量。
二是网络营销。图书付梓后,我与本社负责同志沟通了网络营销策略,设计了宣发策略。同时,我们邀请作者团队联系其所在单位的宣传部门,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宣传本书。
整部书从策划到出版,历时颇久,截至目前,“名老中医临证医案精粹”系列丛书已陆续出版上市。作为从事医药书籍的出版人,我深刻感受到出版业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谱写新时代的华章。
(作者单位: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