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与舆情研究所所长郭万超

作者:本报记者 常湘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3-27

微信截图_20240327090759.png

  郭万超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与舆情研究所所长,北京市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后指导老师。北京市“高创计划”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军人才,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新质生产力”成为近期备受热议的关键词。于传媒行业而言,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通过科技融合、跨界合作等方式可以更好地作用于文化内容、传播方式、商业模式等多个层面。在传媒行业,文化是如何对新质生产力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的?就此,《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对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与舆情研究所所长、北京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郭万超进行采访,从学者的角度深度剖析。


  形成:引领科技创新


  面对Sora引发的传媒行业从业焦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湖南广电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等不少传媒领域的实践先锋,陆续落地AI项目,推出中国首部文生视频AI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AI全流程赋能译制纪录片《来龙去脉》、首个AI导演“爱芒”(英文名AIM)、首个AIGC应用集成工具——Scube(智媒魔方)等产品及应用,充分展现了媒体在AI时代的新质生产力。

  “引领人类发展潮流的先进文化不仅使新科技知识和成果不断涌现,同时也成为科技知识扩散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催化剂。”郭万超分析道,近年来,传媒行业通过应用新技术,引入新思维、新模式等手段,进行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在生产、传播、消费等环节实现智能化、个性化创新发展。在郭万超看来,先进生产力往往在最适宜的文化环境里实现突破,文化则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更基本、更深厚、更持久的力量。

  郭万超认为,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的互动是近代文明演进的重要方式,文化创新的速度和方向影响科技的发展与传播以及科技创新的进程和结果。一个社会越是希望科学技术健康发展,越是希望新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走向成功,就越应该关注文化的创新发展。于传媒行业而言,则应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行业创新发展。


  培育:助力提质增效


  新质生产力推动人们通过创造性劳动,不断高效高质量地创造价值。现今,传媒行业也正在经历新质生产力的赋能升级过程。

  “当下,科技与文化已形成双向互动、协同创新的关系。”郭万超说,随着科技和文化在人才、产业和市场等领域的不断融合,科技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一些技术的产业化衍生出的新产业不但具有科技产业特征,还具备文化产业属性,“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构成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双轮驱动。

  据郭万超研究分析,科技创新从文化的内容、形态、传播等方面,不断推动文化的发展,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高新技术融入文化领域,创造新的文化生产方式,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AI、VR、AR、超高清等更是加快了文化生产方式的变革;二是不断催生文化产业新业态,以直播、短视频、数字动漫、数字视频、网络游戏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业态,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三是科技发展带动传统文化产业更新换代,促使传统文化产业向高端创意产业转型,向高技术、高集约化演进。

  新媒体与新质生产力结合形成的“新型生产力”,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兴技术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媒体融合十年来,传媒行业历经迭代,从互联网到社交媒体、移动媒体、VR/AR……彻底改变了人们信息获取和传递的方式。将新质生产力融入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应用空间更为广阔。如,通过网络,可以更加高效地组织生产,优化配置生产资源;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可以更精准地生成用户画像,预测市场需求,策划调整产品;通过社交媒体,除可以更便捷直观地了解用户需求外,还可以与用户互动,让用户参与到策划制作过程中。

  “科技创新拓展了文化的传播渠道、生成方式和产品形式。”郭万超说,让新产品、新场景、新空间不断成为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引爆点”和“增长极”,原来无法体验的现在可以体验了,原来专业制作的现在可以“一键生成”了,原来“人迹罕至”的奇景幻境可以“跃然眼前”了。这种产品供给的极大丰富,体验感受的升级迭代,服务质量的日臻完善,让文化产业成为最具经济活力的领域之一。


  提升:推进创新实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媒体传播方式不断变革,以创新力为主导的大文化产业已成为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推动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当下,各主流媒体不断通过聚合更多的内外部资源,快速高效迭代应用各类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场景,打造媒体深度融合实践新空间,培育新型媒体的新质生产力,以适应智能时代的飞速发展与变化。

  “新质生产力本质是解放人、发展人、成就人的生产力。”郭万超认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不仅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首要目的,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手段。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也是扩展人的能力、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一个过程。如,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只有与人的合理需求结合,促进了人的自我实现,才算生成了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说到底也只有更好解放人、服务人,才能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生产要素。任何先进的生产要素以及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本身并不能自动地生成新质生产力,只有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把外在物的尺度与内在人的尺度有机结合,才是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正确路径。

  “创新文化可以为现代科技创新、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进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郭万超认为,在价值观念形态的创新文化中,最重要的是科学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以及由此形成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他建议,应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文化,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在全社会倡导崇尚理性、尊重知识、勇于竞争、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同时,为提升传媒行业发展过程中新质生产力的支撑提质作用,可采取以下实践路径:一是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加强引导和培育行业创新,持续深化“政产学研用”融合;二是推动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提升传媒行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三是构建完善行业创新生态体系,形成创新资源共享与协同机制;四是加强文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为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五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行业创新成果国际化传播与应用。

  “文化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提升的重要力量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力。”郭万超分析道,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形成宽松、自由、和谐、对创新友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加速科技进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