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海上“走基层”

作者:《中国电力报》记者 邹春蕾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2-20

邹春蕾


  在经过健康筛查、办理临时出海卡、申请飞行计划、安全检查等一系列繁琐的流程后,1月31日,我从深圳乘坐直升机,顺利降落在我国首艘半潜式钻井平台——“南海二号”钻井平台上。

  春节期间,远离陆地、工作在大海之上、无法与家人团聚的石油工人是如何度过的?作为一名能源行业记者,我将“新春走基层”的地点安排在神秘的汪洋大海之上,将镜头聚焦在石油勘探开发一线的石油工人身上,希望能够真实地展现出我国石油工人不惧风浪、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以及他们长期坚守一线、保障能源安全的报国之心。

  在采访前,我进行了详细的准备工作,搜集了大量材料,以为已经对“南海二号”有了足够多的了解,但当我真正地将脚踏在平台上,目之所及、心之所感都被颠覆了。

  下飞机后,站在平台的停机坪上,环顾四周,只见汪洋大海环绕,“南海二号”就像一座孤岛。在这里,出行要依靠直升机,直升机大约一周来一回;食品和生活用水等生活物资要靠补给船从陆地送来,大概一个月运送一回。

  “南海二号”总体面积约7000平方米,大体分为作业区、办公和生活区及库存区,各区紧紧相连。大概有200多人在平台上工作和生活,石油勘探钻井工作任务繁重,他们几乎365天、每天24小时不停歇。工人们每28天轮换班一次,每天两班倒,一班工作12小时,春节期间依然如此。在这里,工人们似乎没有上班、下班的时间概念。因为远离陆地,手机信号也比较差,他们没有什么娱乐生活,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剩余的时间几乎都用来工作。

  采访过程中,我在平台上留宿了一晚。深夜11点时,办公区还灯火通明,大家都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我回到房中,躺在床上,耳边传来作业区设备运转的轰鸣声,轰轰隆隆、丁零当啷,吵得人难以入睡。不知过了多久,我不敌睡意,终于睡着了。突然,一阵急促的巨声响起,平台也随之抖动起来,放在卫生间洗漱台上的玻璃杯随着震动摔到了地上。我从睡梦中惊醒,猛地坐了起来,看一眼手表,才凌晨3点。我又惊又怕,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赶紧起床跑去问当值员才知道,原来是工人们在放锚链。“不会出事的,安全着呢,放心吧。”他安慰地说。

  这一夜近乎无眠。天亮后,我仍然心有余悸,只一晚,便期盼着早点离开回到陆地上。无法想象,这些日夜坚守在平台上的石油工人,究竟要克服多少困难,我心中对他们的敬佩之情又增添了许多。

  采访结束了,我乘上了返回陆地的直升机。飞机升到空中,透过舷窗,“南海二号”在我的视线中越来越小,但石油工人们朴实的笑脸和坚韧的眼神,却在我的心里越来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