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晚报》策划第一届《纸上春晚》

“龙重”登场精选有料

作者:本报记者 张博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2-20

  从旋律说唱《嘉陵》到脱口秀《我“整顿”职场的日子》,从面塑+京剧的《非遗“捏龙”》《话说〈望儿楼〉》到体育竞技的《绿茵场上的“老男孩”》,从机器人拜年的《拆玩具拆出世界大奖》到美食集萃的《我心中的“最”美食》……在这个农历中国新年,《重庆晚报》积极探索,推出第一届《纸上春晚》策划,让人耳目一新。

  生肖元素点缀其中

  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春节不仅是晚辈敬长辈的那一杯酒,也是妈妈做的一顿年夜饭,更是全家端坐在一起,吃着花生、瓜子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享受阖家团圆的喜乐气氛。

  但年俗有坚守,也有变迁。随着时代的变化,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不再是选择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了,他们以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方式同家人一起欢度春节,通过自己喜爱的形式收听或收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春晚不再是电视的专属,这也让《重庆晚报》的《纸上春晚》策划成为众多媒体新春产品中的有力探索,为受众展现出了不一样的精彩。

  2024年,对于国人来说,万众期待。在农历120年的周期中只出现一次,所以又被称为“百年一遇”龙年。打开《重庆晚报》的《纸上春晚》可以看到,“生龙活虎”“龙行龘龘”“龙马精神”等龙字祝福语跃然纸上。同时,以“龙”作为象形数字引领的“2024”贯穿版面,展现出开启新年鸿运、喜迎“金色里程”的喜庆氛围。

  “《嘉陵》这首歌中,李佳隆融入了龙元素。他在歌词中写道,‘生在这嘉陵中游,它载着我童年的梦,不用笔墨点缀,抛上天自会化为龙……’”“先捏出一条龙的大致形状,再依次捏龙头、龙须、龙鳞、龙尾……今年70岁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重庆面塑’代表性传承人明朝兰,在杨家坪步行街展示用面塑的手法捏‘龙’,向全市人民拜年”……不仅是版面设计,在内容的编排选择上,《重庆晚报》的《纸上春晚》也处处注意龙元素的选择,不断提升着含“渝”量,这也使得《纸上春晚》策划成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根植并突出地方特色的出色代表。

  精准聚焦读者定位

  由于近两年出生于2000年的年轻人不断踏入职场,这一现象,令各界高度关注。“首批‘00后’进入职场”“‘00后’开启求职元年”“‘00后’整顿职场”等相关新闻更是屡屡冲上热搜。

  对此,《重庆晚报》在《纸上春晚》中聚焦了6位“00”年出生、属龙的重庆“龙宝”青年,以脱口秀的形式,分享自己的职场体验。这样的策划也让纸媒显现出新的“朝气”,展现出《重庆晚报》策划团队的用心。

  可以说,《重庆晚报》的《纸上春晚》策划有效体现出晚报媒体以城市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为人们的生活、休息和娱乐服务,注意生动活泼,短小精悍,有人情味和可读性,重视读者共同兴趣,具有“报晚信息早”的特色,是纸媒不断萎缩下的有益探索。

  这样的探索也让人们看到了《重庆晚报》开启新年鸿运、喜迎“金色里程”的信心。尽管有网友表示,在电视春晚触达率不断提升,民众热情日渐下降的当下,《重庆晚报》这样的策划究竟有多少人为之买单,是否如鸡肋一样的存在?但回望我们生活中那些成功的案例,纵观媒体那些脱颖而出的新奇产品后,也许我们更应该多说些鼓励的话。因为尽管尝试不一定成功,但成功一定始于有益的尝试和努力去做,就如《荀子·修身》篇中所言,“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