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时刻牢记主动学习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8-08
暑期到来,不少毕业生也即将步入职场。面对不同的阶段,“职场小白”都免不了有迷茫和忐忑。刚从学校毕业的传媒类专业毕业生作为职场新人,应该如何将自身的专业所学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针对此类问题,《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到5位工作多年的媒体人,邀请他们给即将入职媒体单位的毕业生提供贴心建议。
中国新闻社融媒体中心副主任、中国新闻网副总编辑宋方灿: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新闻行业受到社会各种关注甚至是冲击的时期,非常欢迎大家加入新闻人队伍。新闻人使命光荣,我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们“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对于新闻新人,我有3个建议。一是要保持自己热爱新闻事业的初心,内心坚定、有力、温暖。不要认为从事新闻是一场人生的赌博,抱有投机心态,更不要受外界一些功利主义言论的影响。二是要时刻保持求知欲和新鲜感,要善于寻找新闻的“新”真谛。要好奇,要多想、多问,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发现和捕捉问题的眼睛。三是要保持对学习和工作的热忱。现在的媒体工作,时刻受到新技术的影响和推动。学新闻、做新闻,不是一劳永逸,而是做一天学一天,常学常新,常新常学。新闻人除了要筑牢新闻写作的基本功,还要学习观察社会、树立观点,要学会一定的摄影摄像技巧,要学会做视频、做直播,甚至画漫画、做图解。技不压身,身为复合型人才,持之以恒的你,必将成为新闻行业的一道光。
《人民政协报》文化周刊主编王晓宁:我们都经历过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也都面对过各式各样的考验。学生在学校的时候,学了一肚子的理论知识,怀抱新闻理想进入职场。但进入职场以后,如何把所学发挥出来,使理想变成现实,却是一个逐渐磨炼的过程,需要过很多“关”。其他同采编技巧有关的“关”不多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过一个“面子关”。大学的时候,任务就是读书学习,当了媒体人之后,需要广泛地接触社会、深入生活。采访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被冷遇、被拒绝、被呵斥,甚至更严重的情况有时都会发生,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们的内心如何去因应?我曾多次见过单位的新人,特别是女孩子,在遭到冷遇后哭泣,甚至无法完成采访任务。我想告诉大家,要想成为合格的媒体人,首先要训练出强大的心理,不要把在工作中遭遇的一些情况同自己的“面子”挂钩,不要让它影响了自己的心理和工作。遇到一些事情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是社会工作者,但要学会克服和超越,可以常常这样告诉自己:这就是我的工作。
群众新闻网副总编辑任虎鹏:社会高速发展之下,大学生走出校园的那一刻,所学的不少专业知识就已过时,但大学交给我们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是可以沿用和转化的。初入职场,要保持谦虚谦逊的态度,向身边的同事多学习。当你能看到每位同事身上的闪光点时,也就离闪光不远了。在这个唯变不变的时代,媒体行业首当其冲面对新技术的冲击,只有不断地给自己树立新的职业目标,才能适应发展变化。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融入所在媒体的发展大局去考量,根据自身的专业专长如何能在媒体深度融合传播中发挥优势去定位职业发展。面对职业瓶颈和倦怠,要勇于走出路径依赖和舒适区,在不断自我挑战中迈向更广阔的天地。要拒绝“躺平”、坚持学习,以持续知识输入激发思想火花和创意创新,用更宽广的视野和格局去认知媒体现状、开拓媒体未来。
《深圳晚报》总编辑叶晓滨:刚毕业入职场的年轻同行,应该立志做有思想的媒体人。希望讲故事是最好的传播。带着新闻的志向与情怀,带着饱满的热忱和巨大的好奇心,去丈量世界、走读城市乡村、感悟世道人心,真正深刻理解社会。期待你们继续向火热的时代学习,建构自己理解、分析和判断悠悠万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脚踏实地的作风、洞察幽微的眼光、平视世界的自信、明辨是非的能力,以优雅和厚重的书写,为信息过载、众声喧哗的舆论场注入一股清流。
大家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要善于将正能量与大流量结合起来。找到契合点,赋予真善美的东西“网红”“热搜”气质。要善于利用小切口讲述大主题。立意要大,切口要小,做到细微处见精神,平凡中见伟大。要善于讲故事。立志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故事是最好的传播。用感性的方法传播理性的观念,让新闻报道更能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要始终保持对新技术新事物的敏锐与好奇,跟上数字化的浪潮。
澎湃新闻总编辑助理、编委高剑平:作为澎湃新闻来说,对新闻的要求是实时的、同步的、连续的传播,这就对新媒体人的技能要求带来很大的挑战。
专业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一位好的记者首先要找对新闻人物,其次是要提出合适的问题,使被采访者给到高质量的回答,然后再传达给读者。
快速学习各种新媒体表达形式。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都比较好,但在实际工作中对新媒体产品采访和制作却是一知半解,实战能力非常缺乏。今后的新媒体记者要像一把瑞士军刀一样,既能够单打独斗,也能与技术和设计团队合作制作优质的新媒体产品。
懂得尊重,学会合作。以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或新闻图片都称为作品,最多只是一两个人合作一起采访写作或者拍摄新闻图片。而到了新媒体时代,变成了短视频、海报、H5、一图看懂等形式,这就是新媒体产品,往往需要多人合作,甚至是多个团队合作完成。
独立思考,有批判性思维。对复杂的事物要有自己的观点,既不成为别人的“跟屁虫”,也不要成为一个“杠精”。
好记者理解两头,一头是新闻人物,另一头是读者的需求,然后用自己的理解把两头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