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科技日报客户端:
于细微处入手,给用户“科普一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8-08
给冰箱除冰为何会引起爆炸?雨天开新能源汽车会漏电吗?含阿斯巴甜的食物还能吃吗……连日来,科技日报客户端发布的科普短视频颇受广大用户关注,这些科普短视频既有关注天文气象等当下热点内容,也有普及百姓日常生活的常识。这些科普短视频汇聚于科技日报客户端推出的科普新媒体品牌“科普一下”专题之中,用碎片化的传播形式组成系统的科普知识内容,在新媒体端赢得流量的同时,又彰显出知识服务产品的内容质量。值得一提的是,“科普一下”专题在策划实施的过程中,呈现出知识服务、内容传播、用户服务三位一体的特征,并在内容生产中形成科学性、真实性、专业性熔于一炉的特点。
知识服务聚焦科学性
科普短视频是知识内容传播的一个大类,但部分平台在提供知识内容的同时,也因为一些“自媒体”内容生产者夸大事实,传播了一些“伪科学”“非科学”产品而受到诟病。科技日报客户端依托《科技日报》的公信力,在生产这些科普短视频的时候,注重知识服务的科学性,更好地发挥科普的价值引领作用。
“科普一下”专题中汇集的科普短视频,充分利用移动端的独特传播优势,为广大用户提供知识服务。这些科普类短视频既解答了广大用户对当下科技问题的困惑,又满足了广大用户利用这些短小精悍的知识服务产品解决当下生活难题的需求,让受众用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取知识内容。
《台风“杜苏芮”为何北上制造强降雨?》详尽地介绍了公众如何做好安全防护;《夏天喝绿豆汤有什么讲究?》既说明喝绿豆汤的益处,又告诉大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科普一下”专题中的知识内容体现了从“知识补课”转向“价值引领”的理念,这些科普短视频发挥了价值引领作用和功能。
在新媒体受众视域的后真相时代,“成见在前,事实在后;情绪在前,客观在后;话语在前,真相在后;态度在前,认知在后”往往成为认知传播的特征。“科普一下”专题的主创团队坚持以科学性为基础,坚守科学性是科普短视频的灵魂这一原则,通过知识讲解+配音模式,创作生产既有吸引力又富有创意的短视频内容,让知识服务产品在呈现趣味性的同时,彰显科学性内核。
内容传播强化真实性
互联网平台降低了大众获取知识的门槛,但是仍需在传播媒体与大众之间建构起科普认知的传播场景,才能打破知识壁垒,清扫内容同质化、伪科学泛滥的科普内容,促进有效沟通,推动共识形成,进而提升网民科学文化素养。
“科普一下”专题中的科普短视频在注重知识服务科学性的同时,还注重内容选取的真实性,让高质量、高水平的科普短视频重构知识生产与传播流程,有效推进了科普传播内容属性、服务属性和价值属性的全面融合。
《吃小龙虾为何吃出戊型肝炎?》选取浙江杭州的熊先生请客吃小龙虾后被确诊戊型肝炎的新闻报道,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病医学部肝病科副主任医师李晨结合案例“现身说法”,教大家夏季如何养肝护肝。《普通痣会癌变为黑色素瘤吗?》《异物卡喉,如何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等一系列短视频也采取同样的表现手法,以新闻案例+医生讲解的形式,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凸显科学性原则,以真实性的内容强化科学精神的本质。
科普短视频之所以能吸引广大受众,究其原因在于动动手指就能低成本地获取知识内容。但接受科普知识的渠道来源庞杂,并非每个人都具备可以区分事实和观点的能力,因而往往会被一些观点而非事实“带节奏”。“科普一下”专题强化了内容传播的真实性原则,在坚守科学性底线的前提下,生产制作了既有流量又重质量的科普短视频,使之实现了承担社会教育责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突破。
用户服务凸显专业性
科普短视频的创作主体十分庞大,但是制作门槛并不高,这导致了鱼龙混杂的情况,让“非科学”“伪科学”的知识内容在社群中传播,这些作品不仅消耗了受众对于科学知识的渴求,还需要“粉碎谣言”的传播机制进行辟谣。
从内容创作生产的角度来看,“科普一下”专题中的短视频走的是一条“新闻报道+知识讲解”的原创内容生产模式,从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角度出发,来重塑科普短视频的案例真实性、知识传播力、内容公信力。对于科学内容的传播来说,“科普一下”专题中短视频在传播时间短、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下,凸显了服务用户的专业性,以更好地发挥科普的价值引领作用。
“科普一下”专题中短视频广泛涉猎当下新闻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知识服务的形式汇集成科技生活领域的系统性内容,并以专业的用户服务,凝结形成科技日报客户端的短视频知识社群,让科学性的知识内容嵌入广大用户的日常生活。如针对台风带来的灾害,《玻璃上贴胶带能防台风吗?》通过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征的讲解,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知识,合理地规避危害。
科技日报客户端不断地深耕专业内容、开展分众传播、提升品牌效应、汇聚多元主体,正在成为短视频平台提供知识服务与实现价值引领的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