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浅论新时代下杂志的传媒价值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8-07
核心阅读
传媒业对用户提供的是信息(内容)服务,传媒业竞争是对用户时间的抢夺。在人人可以发声的信息泛滥时代,对专门类的深度信息的需求反而显得更为旺盛,杂志的“慢”周期供给也给用户提供了“慢读深思”的内容选择。
20世纪,可以说是大众媒体的时代,报纸、杂志、图书、电影、电视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但随着21世纪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曾经的大众媒体受到极大的冲击,乃至被称为带有过时意蕴的“传统媒体”。那么,作为传统媒体一员的杂志,在新时代要如何锚定方位,砥砺前行?笔者认为,杂志应从初心出发,立足于“专志”,聚焦精准用户,服务特定事业和产业,走专而精的传媒发展之路。
不忘初心 回望杂志的独特优势
在现代出版业3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杂志一直是围绕着特定人群供给专业内容,在数字化时代尤为明显。这是由其出版周期、内容形态、成本投入决定的。
与传统媒体相比,杂志时效性介于书、报之间,出版周期从周刊到年刊,可选择余地大,而因为定期出版,杂志又被称为期刊。杂志的文章可长可短,单期单篇文章一般不会超过3万字,即使有特殊刊发价值,往往也会分期连载,信息量也介于书、报之间;在特定领域,杂志的专业性权威性知识性高于报纸、广播电视,其品种也因此远比报纸、广播电视更为丰富。杂志的这一特点可以吸引到特定领域的用户人群,在大众传播中细分人群有明显优势,较其他媒体更能获得固定读者。
与新媒体相比,虽然互联网技术的出现,特别是近期ChatGPT的大热,对内容的生产产生了挑战,但在现阶段,移动互联网或者说信息技术对传媒业的影响,主要还是传播媒介包括展示载体、传播渠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展示载体从纸质(图书、报刊)、电子(电台、电视、电影)等聚合到手机平板,传播渠道从各类线下渠道到唾手可得、无远弗届的移动互联网。这也带来了信息供给的日益娱乐化、同质化、碎片化和泛滥化,信息茧房导致人们认知困守,信息泛滥导致人们选择困难。
相比其他媒体的成本投入,杂志的出版和运行成本相对较低,容易启动。在确定了办刊方针、出版周期、出版形式、关键编辑和运营人员后,杂志大多采用灵活的外部协作机制,从组稿、审校、排版、印刷,以及包括发行广告在内的各个运行环节都可以委托相应专业人员和单位来完成。
细分用户 深挖杂志的内容价值
传媒业对用户提供的是信息(内容)服务,传媒业竞争是对用户时间的抢夺。在人人可以发声的信息泛滥时代,对专门类的深度信息的需求反而显得更为旺盛,杂志的“慢”周期供给也给用户提供了“慢读深思”的内容选择。
首先面向专业领域的研究者,交流理论前沿和学术研究等内容。在实践中,人们需要理论探索和研究分析对其不断提醒和指引,不然就会限于一目障叶盲人摸象的狭隘视角中,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前苏联信息学家A.H.米哈依洛夫曾对期刊做了如此评价:从17世纪开始,定期刊物成为报道新发明和传播新理论的主要工具。2021年6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其次面向垂直领域的从业者,提供行业观察、分析总结等内容。杂志的内容可以在相对充裕的周期里搜集资料、采访调查、观察研究,从而可以侧重于更为广阔的背景下解读阐释事物和现象,同时定期出版连续提供了不需要日日更新的“新鲜”信息。学术期刊的文本因需要遵循严格的规范显得深奥枯燥,因此还需要对具体的现象、作品、人物、做法、问题等,进行分析、评论、总结,以具体的案例、文本,让从业者了解行业动态,理解行业变化,从而引领推动行业发展。
还有面向大众特定细分的兴趣需求,传播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内容。面向大众的传播,是摆在包括杂志在内的所有传统媒体的时代难题。但是大众中也出现了对新媒体的倦怠情绪,表明了大众对海量无效信息、碎片化知识的逆反心态,并随之提出了慢生活、专注度等主张。而杂志作为特定领域的知识媒介,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阅读需求,以趣味性消解获取知识的枯燥,同时逐步解决杂志到达用户过程中的消费认知和物流两大关键卡点问题,杂志对大众传播仍然具有其特定的价值和发展空间。
垂直深耕 展望杂志的未来空间
深度报道的文字、文本是杂志的核心生命力。《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洪谷曾说:“深度往前一步就是知识。”依托杂志内容生产的核心生命力,针对上述3个层面的人群,提供知识交流的专业服务、助推知识到产业的转化、扩大知识影响大众的覆盖面,从而推动事业创新、产业迭代,杂志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面的坚守拓展。
坚守本业,提供出版服务。作为一个有思想主张的人、团体、组织,其思想学说、研究成果和文艺创作等,都有其面向的特定群体——或研究者或同行或公众,交流告知宣传的诉求。因此,杂志作为一个团体、组织、行业特别是协会(学会)的必然组成部分,是发声呐喊的阵地,也是团结同道的阵地,还是影响受众自我宣传的阵地。由此,杂志本身承担着记录传承,同时也肩负着交流传播的职责。
延伸拓展,提供附加服务。杂志主要面对作者和读者两个群体服务,包括选题策划、版权代理和推广、行业资讯收集和发布、出版教育和培训等等。随之而来,内容积淀和出版业态不断得到扩展和深化,从而有机会实现垂直细分行业的智库服务、数据库服务,实现知识变现模式。
升级迭代,提供“链接”服务。在信息泛滥时代,专业信息精准到达、特定需求精细转化显得尤为珍贵。杂志出版作为垂直领域的交流平台,聚集了细分领域中产学研等行业资源。通过出版物发行、学术论坛、行业展会等多种业态,根据杂志内容的行业属性,以内容出版为抓手,整合艺术表演、规划设计、学术研究、展览展示、文创销售、研学旅行等产学研资源,把杂志社打造成为事业发展行业建设的“链接”体。
(作者系《山海经》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