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的修辞》:

呈现富春山水的人文之美

作者:陈园 罗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6-27

  今年秋季,第19届亚运会将在杭州举办,一部让全国读者和世界友人认识人文杭州、韵味富春的长篇散文佳作《水边的修辞》近日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富春江素以水色佳美著称,一幅家喻户晓的古画《富春山居图》给这里蒙上了一层浪漫面纱;桐庐位于富春江边,风景秀丽,曾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最佳旅游目的地。这一条江、一座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地标。鲁迅文学奖得主、杭州桐庐籍散文名家陆春祥数年前就已在构思、酝酿这部诠释富春江与桐庐丰富人文精神的书稿。2022年5月,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邱建国诚挚邀请下,陆春祥将这部满载故乡情怀、汇聚数年心血打磨而成的《水边的修辞》的书稿交到我们手上,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手捧书稿,反复思考,如何呈现作者的构思之妙、写作之新,让更多读者认识这一方绝美之境。

以“新笔记体”的行文方式书写

  在进入精细的编辑环节之前,我们通读了整部书稿,从整体上对书的内容进行把握,了解书的亮点、特点和作者的行文风格,明白编校的重点、难点所在,这样在编辑时才能够前后照应,避免因自身的知识盲区而对内容进行误改、错改,同时也便于梳理全书体例,思考排版和书的各个部件的设计风格。

  初次通读书稿时,我们便感到眼前一亮:这是一部全方位、新角度,以“新笔记体”的行文方式书写富春江与桐庐的长篇文化散文,内容贯穿古今,既有别具一格的架构,又有对历史人文的深入挖掘,更有贴近当今时代脉搏跳动的故事书写,而且其中很好地融入了作者自己独特的、深刻的思考和生命体验,仿佛是“我”与故乡跨时空的深度对话。整本书的核心立意是诠释富春江几千年来孕育且不断丰富的人文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对“水边人”的塑造和滋养。

  我们的阅读感受是,作者的笔触饱蘸着对故乡的深情,书稿有四个核心的特点:文化气息浓厚;“水”是关键词,写的是水边人、水边事;既写古也写今,折射出崭新的时代光辉;作者以独特的“新笔记体”的行文方式,不让碎思和生发于当下的感受溜走,文字精粹灵动,而且十分真诚。这些阅读体会和认识,让我们接下来的编辑和装帧设计有了方向和思路。

编辑力求突出各卷特色

  在编辑全书体例的时候,我们保留了原稿中的结构,并且为了便于读者理解,简化了原来的目录,对章节内的标题进行了独特的设计。全书分为三卷,分别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历史阶段来展现富春江延续数千年的人文精神脉络:甲卷写的是探访富春山水的精神源流;乙卷写的是“我”在故乡怀抱中成长、生活的经历;丙卷写的是四个时代人物的奋斗故事。我们的加工力求更突出各卷特色,比如甲卷《公望富春》一文中,“壹 公望前传”和后面一节内容构成一种勾连古今的独特写法,历史故事场景与现代“我”的亲身探访体验、经历先后清晰呈现,这就将古代与现代、古人与今人做了巧妙连接。为了呈现作者这一巧思,我们与作者商议,以“壹—续”作为“壹 公望前传”后面这一节的标题,使读者能够更清晰地跟随作者进入故事现场,体验感更强。

  编辑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核查历史文献信息。因书中涉及很多历史文化知识,引用了很多古代的诗词文章和地方历史文献,我们在编校时丝毫不敢懈怠,花了大量的工夫查找文献逐一核对。

  书中还涉及许多地名,不熟悉相关背景的读者读起来会有一定困难,因此我们就想为本书增加一个手绘地图部件。没想到,作者也早有此意,并且已将其升级成了“文学地图”,约请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生绘制。这就是成书后文前的折页,富有历史感和乡情温度。此外,作者还专门手写了“吾家钓台畔”岁月长歌札记20幅,叙说桐庐历史上的人文趣事。我们将其附于书尾,“一前一后”呼应,彰显本书的文艺气质。

  本书写的是“水边人、水边事”,“水”是本书的核心关键词和文学意象。设计师前后一共出了七稿封面,一步一步接近我们想要的效果。最后一稿出来时,我们与作者都觉得它很贴合这本书的内容,很好地展现了书的主题:封面铺满的深蓝色代表着宽广博大的富春江,上面荡漾的波光既灵动又静谧,书名的字或微隐于山后,或立于水中,金色的山线条简洁,弧度优美,自由的飞鸟点缀其间。整个封面呈现了沉稳大气之美,彰显了人文历史的厚度,且兼具时尚感。

  回顾本书的编辑出版过程,我们深感幸运,遇上了一位导师般的作者,他给予了我们很多支持、鼓励,启发了我们做书的思路,同时很尊重我们的意见。本书出版之后,获得了很多读者和专家的好评,不少读者感慨说,原来桐庐不仅风景秀丽,还有那么迷人的历史文化;作者笔下的那片山水,太令人向往了。希望有更多读者能拿起这本书,感受富春山水的历史文化之美,感受人文江南之美。

  (作者单位:浙江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