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更多出版单位为视障群体提供阅读产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6-27
据新华社6月26日报道,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三审稿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三审稿拟增加规定,国家鼓励教材编写、出版单位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实际,编写、出版盲文版、低视力版教学用书,满足盲人和其他有视力障碍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盲人和其他有视力障碍的学生来说,这是一大利好。此举拟从国家立法层面保障他们的学习和阅读需求,彰显着文明的程度与社会的温度。
就在去年5月5日,旨在从国际立法层面消除阅读障碍者获取作品版权障碍的《马拉喀什条约》对中国生效。《马拉喀什条约》要求缔约方在版权规则中规定一套标准的限制与例外,允许复制、发行和提供已制成对视障者无障碍格式的已出版作品,允许为这些受益人服务的组织跨边境交流这些作品。该条约的生效,对面向阅读障碍者的图书策划、出版发挥积极作用。
应该看到,无论从国内立法层面还是国际立法层面,各方都在积极保障盲人和视障人群的阅读权利和需求。但是,他们阅读权利的实现、阅读需求的满足,还有待更多出版单位的参与。
我们欣喜地看到,当前在盲文出版方面,有些出版单位已经走在了前列。比如,中国盲文出版社将单一纸介质盲文书刊拓展为集盲文读物(实体+电子)、有声读物、大字读物、盲人数字出版与信息无障碍服务等多元化产品形态并存的盲人读物融合出版体系等。
再如,盲人有声读物方面,广东大音音像出版社策划的《盲人中、小学生无障碍阅读工程》,通过将声音、文字、盲文有机结合,运用国际先进的DAISY(数字无障碍信息系统)软件技术,实现相关教材与课外读物听读与摸读同步。
然而,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视力障碍者达2.53亿人,在中国视力残疾人达1732万。其他阅读障碍者涉及的人数更加庞大。他们需要大量的盲文出版物。但是对于国内来说,只有少数出版单位可以出版盲文出版物,与大量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
究其原因,除制作成本高昂,版权许可也是其中一项较大支出。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的数百万种图书中,只有不到1%以无障碍格式版提供给阅读障碍者使用,而阅读障碍者本身就是弱势群体,承担这些成本非常困难。
因此,笔者呼吁,希望有更多出版单位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主动无偿向盲文出版单位提供新版书稿,或同时出版盲文版新书,或将版权无偿提供给盲文出版单位。
从出版形式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阅读发展越来越快,给视障人士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中国盲文图书馆信息无障碍中心主任何川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视障者除了可以听有声书外,还能听Word、TXT、PDF等电子文本。听的方式也有好几种,比如在电脑上装读屏软件,听着读屏声音就可以操作电脑。
因此,希望出版单位能够创新出版形式,为盲人读者提供更多音频和视频形式的数字出版物,在条件允许下,还可以与电子产品公司等加强合作,生产适合盲人使用的点字显示器、图书阅读机等产品,促进盲人共享数字阅读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