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市:
农家书屋“漂流”进校园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11-03

“文轩姐姐讲故事”活动走进射洪市青岗镇小学。 射洪市委宣传部 供图
四川射洪地处涪江中游,素有“子昂故里,诗酒之乡”美誉。乡村版“飞花令”诗词大赛、“邂逅唐诗之美”农家书屋进校园、“来者书台·书香润苗”特色阅读品牌……近期,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射洪市举办,收获了众多好评。而它们背后的支撑正来源于射洪市农家书屋进校园漂流计划。2025年5月,射洪市农家书屋进校园漂流计划正式启动,结合“小切口、微改革”事项,又恰逢射洪被列为全省农家书屋改革提升试点契机,射洪通过将部分利用率不高、闲置书籍较多的农家书屋的书籍漂流到对应校园公共区域增设的“来者书台”,推动农家书屋资源向乡村中小学校延伸。
“这些举措在盘活农家书屋闲置资源、提升图书使用效率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真正地将书香播撒在了孩子们的心间。”射洪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文静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创新“一拖二”机制
构建图书漂流闭环
什么是农家书屋进校园漂流计划?针对农村学校图书资源匮乏与农家书屋利用率不高的现实矛盾,射洪市创新建立“一个学校与就近两个农家书屋结对共建”的“一拖二”合作机制,以教育场景激活乡村文化阵地。据记者采访了解,今年,射洪市选定了42个使用率不高的农家书屋和21所图书需求缺口较大的乡村学校进行结对,组织新华文轩射洪书店,通过政企协同筛选,精准配送少儿文学、科普读物、传统文化等类别图书7500余册至校园,并建立“属地管理+学校主责”的双重管理体系。
“这一举措,主要解决了书没有人读的问题。筛选出农家书屋中符合学生群体的图书,精准漂流进校园。”文静介绍,书送到学校后,并非“一送了之”,42个村级书屋与试点学校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由地方党委与学校共同组建管理机构,明确资源调配、日常运维、活动开展等方面的权责边界,构建起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漂流协同网络。
在这样的机制之下,漂流计划实现了整体的闭环。如各试点学校,配合做好农家书屋图书配送、整理,定期分析图书管理和使用情况,并创新开展书籍进教室、读书分享会、“漂流之星”评选等阅读活动,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同时,每年更新的图书资源和阅读活动也将持续漂流至对应结对学校。
“图书+活动”立体化模式
充分激发阅读兴趣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作为唐代诗人陈子昂的故里,这首《登幽州台歌》是射洪许多孩子的启蒙诗。如今,“来者书台”已经成为覆盖射洪市城乡的知名公共文化品牌。
“我们将农家书屋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延伸至教育场景,结合‘来者书台’建设,构建‘图书+活动’的立体化模式,组织新华文轩、文艺协会、志愿团队深入各试点学校开展‘文轩姐姐讲故事’‘非遗文化共传承’等特色活动,内容涵盖法治教育、心理健康、传统文化等多个主题,累计惠及师生超过2.8万人次。”文静表示,此举既缓解了农家书屋“重建轻管、重补轻用”的问题,也通过常态化阅读推广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5月22日,新华文轩射洪书店“文轩姐姐”走进射洪市大榆镇经开区第一小学,开展“邂逅唐诗之美”农家书屋进校园故事分享活动。活动以“唐诗缘起”为切入点,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勾勒出唐诗诞生的文化脉络。同学们吟诵《江南》《敕勒歌》的童声,与千年韵律共鸣,阅读的种子在不经意间悄然生长。
此外,21所学校建立的“来者书台”已成为学生们课间最爱打卡的角落,甚至有学生主动向老师提起自己想看或不太理解的书籍。“将书放在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通过文化浸润,潜移默化地传递阅读的魅力。”文静说。
据统计,漂流计划实施后,试点学校图书借阅量环比增长65%,多个班级自发组建读书小组。同时,各试点学校积极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育人素材,如东岳镇小学引入川剧传承、洋溪学校结合书法传习、涪西镇小学推动红医文化浸润等,赋予阅读更深远的教育意义,使之成为连接城乡文化、涵养乡土情怀的重要桥梁。
形成差异化运行
搭建阅读服务网络
漂流计划实施后成效显著,各试点学校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差异化运行模式。文静介绍,沱牌实验学校构建了“室内留守书屋+室外图书角”的复合阅读空间,经开区第一小学探索“图书漂流进班级+德育渗透”融合路径,涪西镇小学创新“阅读+非遗传承”等实践方式……这些多元模式不仅拓展了阅读的内涵,也通过项目化运作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随着漂流计划的持续深化,“学校+书屋+社区”协同机制正逐步搭建起覆盖城乡的阅读服务网络,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文化动力。“我们专门制定了《射洪市农家书屋进校园“漂流计划”阅读活动问卷调查表》,收集试点学校师生对活动开展的满意度及具体建议,并依据反馈及时优化活动主题、内容与实施方式。”文静表示,项目还紧抓开学季契机,入校发放“图书心愿清单”,推行“你读书,我买单”互动活动,借助“问卷选书”方式形成个性化图书采购目录,逐步完善“平台提清单—师生定书目—政府保供给”的精准配书流程。
“下一步,我们将在多个方面持续推进漂流计划。重点包括优化借阅服务流程,探索将农家书屋图书纳入学校图书馆管理系统,提升流通效率。同时建立图书共享大数据平台,进一步推动资源精准匹配与效能提升,逐步实现全市60余所乡村学校阵地全覆盖,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赋能乡村教育的‘精神粮仓’。”文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