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触达,不止于算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11-03
在2025年全国大学出版社营销发行工作研讨会上,“精准”作为贯穿全场的关键词,频频引发热议。
精准服务谁?精准到哪一步?精准之后如何延展?在数字化重塑阅读场景、新技术深度参与内容分发的当下,大学出版不应成为被束之高阁的角色。要在坚守学术底色和教育初心的同时,重建与读者、社会的连接,精准触达的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依托海量的用户行为数据分析促进产品销售,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根据实时数据监测实现动态运营,外研在线让用户画像成为内容更新的依据。这些实践,展现了大学社在营销发行领域的创新活力。
当出版人谈论“精准”时,他们更强调“找得准”,而非仅仅“卖得多”。因此,精准触达的关键不仅在于技术能力,更依赖出版单位的文化自觉。
技术赋能不是让算法取代判断,而是帮助出版人更深刻地理解用户。如果只是数据的精准,而忽略理解的精准,出版就可能陷入“高效但冰冷”的陷阱。无论是通过场景化设置让专业知识自然涌现,利用新质生产力找准教师教学的痛点,还是提供完整的知识解决方案辅助教育系统决策——精准的最终目标是让有价值的内容被看见、被使用、被转化。大学出版社的营销创新实践表明,在借助算法提升触达效率的同时,守护思想交流的温度,才是坚守学术出版与教育出版本质的基础。
精准的下一步是深度。在嵌入教育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大学出版社不再只是知识的提供者。只有关注精准触达带来的持续效应,技术赋能的意义才能真正抵达知识服务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