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首阳文正AI出版协作平台重塑出版生产力

作者:孙海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10-14

  当传统出版业遇上人工智能,一场关于效率、质量与创新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率先迈出关键一步,全社编辑全员部署首阳文正AI出版协作平台,将AI工具深度融入编校全流程,不仅实现了工作效率的跨越式提升、工作流程的标准化规范,更以“全员AI化”实践,为出版机构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总社方案”。

  从“人工逐页”到“AI秒级响应”,编校周期压缩60%

  在传统出版模式中,一本30万字的书稿从初审、校对到最终付印,仅基础文字核对、逻辑梳理就需编辑耗费数周时间,且易因疲劳导致错漏。首阳文正AI出版协作平台的全社落地,彻底打破了这一“效率瓶颈”。

  在审读阶段,首阳文正AI编辑审读系统展现出惊人的速度优势,30万字文稿仅需 3分钟即可完成主题明确性、逻辑连贯性、意识形态合规性等多维度审读,生成详尽的审读报告;而传统人工审读完成同样的工作至少需要3个工作日。校对环节更甚,首阳文正AI编辑审校系统处理1万字稿件仅需 10秒,且准确率高达98%,不仅覆盖语法、错别字等基础错误,还能精准识别专业术语不规范、数据失真、引文不合规等深层问题,将编辑从机械重复的“找错”工作中解放出来。

  “以前一校完稿后,我需要逐页核对修改痕迹,一天最多处理几万字;现在有了AI辅助,一天能完成十几万字的二校工作,还能腾出时间专注于内容优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基础教育出版中心编辑张璐的感受,正是陕西师大出版总社全体编辑的共同体验。据统计,全社部署平台后,效率提升超60%,真正实现了“提质又增量”。

  AI工具锚定标准,编校全环节“零模糊、可追溯”

  出版质量的核心在于流程的标准化。而标准化的难点,在于“人为判断”的不确定性。首阳文正AI出版协作平台的落地,以“系统参数”替代“经验依赖”,为陕西师大出版总社构建了一套覆盖“选题—审读—编辑—校对—付印”全流程的标准化体系。

  在选题评估阶段中,编辑通过首阳文正AI速读系统,10分钟内即可获取稿件核心观点、章节逻辑思维导图,结合系统提炼的高频词、专业术语分布,快速判断选题价值,避免“凭感觉决策”;在审读环节里,系统要求编辑根据稿件类型(社科类、理科类、少儿类等)勾选对应参数,从源头杜绝“审读漏项”;在校对环节更形成明确标准:一校需通过系统“通用校对”覆盖100%基础错误,二校启用“专业校对”确保术语规范,三校以“全参数校验”实现“零遗留错误”,每个环节的系统操作记录、审校报告均可存档,形成“可追溯、可复盘”的质量闭环。

  “以前不同编辑的审读标准有差异,经常出现‘初审通过、复审打回’的情况;现在有了AI系统的辅助,所有人都可以按统一标准操作,稿件流转效率提高了,质量争议也少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总编室副主任王静表示,平台部署后,书稿“齐、清、定”达标率大幅提升,因流程不规范导致的返工率显著下降,真正实现了“以规范保质量”。

  全员AI化激活创造力,推动出版从“加工”向“创新”转型

  对陕西师大出版总社而言,首阳文正AI出版协作平台的价值远不止提效规范,更在于通过将全员AI工具融入日常,推动编辑角色从内容加工者向内容创新者转型,为总社的AI战略落地注入动力。

  在日常工作中,编辑不再将AI视为辅助工具,而是创新伙伴:编辑加工阶段,利用速读系统的思维导图功能梳理稿件结构,快速发现“章节逻辑断层”,结合审读系统的“内容深度评估”,提出更具创新性的内容优化方案;教育类书稿编辑后期还可借助即将上线的“AI编辑解题系统”,自动生成习题解析与知识图谱,丰富教辅内容的附加值等。

  这种“全员AI化”的实践,让编辑的创造性得到充分释放,过去编辑将60%时间用于基础校对,现在可将70%时间投入内容策划、价值挖掘;更让总社的AI转型从“顶层设计”落地为“全员行动”:通过“系统权限分级(初审、复审、终审)”“操作标准培训”,全社编辑均能熟练运用AI工具完成本职工作,形成“人人会用AI、人人善用AI”的文化氛围,为后续引入“AI审图系统”“AI翻译系统”奠定了基础。

  “出版的未来,在于内容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融合。我们部署首阳文正AI出版协作平台,不仅是为了提高效率,更是为了让编辑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创造有价值的内容。”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社长刘东风表示,全社AI化实践不仅让总社在教育出版、学术出版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更为出版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从工具应用到组织变革”的完整样本。

  从效率提升到流程规范,从工具应用到创新赋能,陕西师大出版总社以首阳文正AI出版协作平台为支点,正在撬动出版业智能化转型的新可能。未来,随着更多AI功能的上线,这家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出版机构,将继续以“AI+出版”的创新实践,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