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常见问题辨析

作者:夏晓勤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30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党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着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多次研究部署并出台专门制度文件。日前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标志着思想政治工作法治化提升到新的高度。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直面广大群众,是宣传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政治性、政策性很强,一些常见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极大削弱总体工作成效,甚至引发舆情。本文梳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常见问题,通过实际案例辨析,谈谈如何提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准性、生动性,切实增强影响力、感召力。

  问题一:如何提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准性?以布设社会宣传标语为例

  布设社会宣传标语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手段,自革命战争年代以来,为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发挥了巨大作用。社会宣传标语影响面广、作用时间长,需高度重视布设的精准性,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标语内容与布设环境不协调的问题。例如,在宗教场所周边或信教群众相对集中的地方,布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标语,容易引起对标语中“信仰”和“民族”的误解。

  语言学认为,语言中的词汇受环境的影响最大、最直接,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人心理上、生理上的差异,从而引起人语音、声调以及表达感情方式的不尽相同。传播学认为,环境对传播起着维护和保证的作用,当受众处于相异的文化环境中时,会出现理解偏差、传而不通的现象。精准、高效的社会宣传标语,务必统筹考虑内容、形式和布设环境。内容应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易读易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体布设时,要结合地方实际,全域统筹规划,根据不同区域(主次干道、商业街区、公园广场、过街天桥、社区村落等)的人群和环境特征,合理选择标语内容,采取悬挂横幅、墙体喷绘、融入景观小品、公共电子屏播放等方式布设(阶段性宣传标语可多用电子屏播放,以节约经费),总量适度,载体合理,避免无序重复、铺张浪费,防止引起误读、误解。

  问题二:如何提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性?以发挥纪念馆等思想政治教育场所功能为例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那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以,生动性与前述精准性一样至关重要,都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如何提升生动性?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活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用好用活革命历史纪念馆等思想政治教育场所尤为重要。实际工作中,要深入征集、研究史料,适时补充、更新革命历史纪念馆等重要场所的陈列和展览,丰富完善展陈、讲解的方式手段,但有的地方“使错了劲”,总想在场所名称上做文章,想凭一个大而响亮的名字引起关注,实不可取。例如,某地现有马铃薯博物馆和本地特产中草药博物馆,拟合并为扶贫开发纪念馆,指本地靠种植马铃薯和中草药摆脱贫困走向振兴,初衷是好的,但即便该馆建成了(需要补充大量展示内容),宣传教育意义也未必比将相关内容分别充实到现有两个博物馆好。又如,某地现有一村史馆,展示明代以来千里之外的将士奉旨戍边(到该地)、屯垦建村、多民族团结发展的历史,拟扩建为某某(戍边将士来源地域)文化博物馆,看似在当地建立一个异地文化博物馆,突出了差异性,但需要补充大量展陈内容恐是当地力所难及,而且,即使补充了展品,宣传教育效果也未必更好,不如聚焦现有展陈内容挖掘时代价值,以小切口展示大主题。

  思想政治教育场所功能的发挥,关键在于教育内容和方式,而不在于场所名称。要将富有教育意义的史料史实、实物设施等与地方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打造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生动课堂,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可感、可及,让参观学习者更好地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心热起来,行动起来。如果要给场所命名,务求一个“实”字:一要真实,有权威文献和历史实物支撑;二要平实,展陈主要内容是什么就以什么为名,纪念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的,一般以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命名,并严格按规定履行审批程序。

  问题三:如何增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感召力?以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的命名、城市街道两边长期大量悬挂国旗灯箱为例

  开展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感召力,关键在于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就是要坚持讲政治,把握正确导向,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活动名称体现组织者对活动目的宗旨、对象内容的深刻洞察和准确把握。从实际效果看,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宜有主、副两个标题,主标题说明活动目的和宗旨,副标题说明活动内容,例如“童声传文脉——某某省小讲解员大赛”,言简意赅,导向鲜明,传播力、吸引力强。当然,有的名称本身已经说明了目的和宗旨,则不必画蛇添足,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讲座”,该名称既说明了活动内容,也说明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宗旨。特别要注意避免使用含义模糊的活动名称。例如,“纪念某历史人物到某地多少年座谈会(或展览、征文、演讲比赛等等)”,该历史人物到该地多少年有什么值得纪念的呢?在该地作出了什么历史功绩,还是在该地创作、发表了什么重大成果,没有表述清楚。如果没有重大历史事件作支撑,单纯纪念某人到某地,活动以什么为宣传教育内容呢?容易泛泛而谈,流于形式。

  规范升挂国旗,能够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力发挥重要作用。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动辄在数公里长的街道两边所有路灯杆上,一年365天不间断地长期悬挂国旗灯箱,以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手段,看似很好,其实不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应在规定的、适宜的时间、地点、场合升挂和使用国旗,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成年累月沿街大量悬挂国旗灯箱,需经常巡视、定期更换(时间长了会褪色),一旦有个别破损、污损,如果只更换该灯箱,则其色泽(新旧程度)与其他未破损、污损的不一样,整体不协调,有损国旗的尊严。而且,一年365天不间断密集悬挂,不利于突出重要时间节点应有的浓厚氛围,例如国庆节,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又如春节,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万家团圆、辞旧迎新;等等。在这些重要时间节点,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城市、乡村居民院(楼),广场、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同步升挂国旗,营造欢乐祥和、国泰民安的喜庆氛围,集中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集中表达合家团聚不忘“国泰才能民安”的共同意志,显然更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我们要深刻领会,特别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要下足绣花功夫,做扎实、做到位,要强化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防止和杜绝形式主义,相关做法和表述宜大则大,宜实则实,要张弛有度、实事求是、乘势而上。

  (作者单位:甘肃省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