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好书绘长江 文脉谱新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26
9月19日的武汉书展,因一场与长江文明的对话更添厚重底蕴——“好书万里同行 致敬长江文明:2025‘长江好书’推荐发布活动”在江城拉开帷幕。长江的自然脉络与书籍的文化脉络在此交织,这场绵延千里,联结学界、出版界与读者的盛会,以好书为纽带,书写着长江文化传承创新的崭新篇章。
品牌引领
搭建长江文化传播高地
经过两年打磨,“长江好书”已经成为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作为由中国出版协会、中国版权协会、中国编辑学会、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等单位指导,长江水文化建设联盟、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品牌活动,“长江好书”不只是对优秀出版物的推荐,也逐渐成为深耕长江文化的重要阵地。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站在文明传承的高度指出,长江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深处的文化血脉”,“长江好书”书写了长江文明的壮丽篇章。“活动的开展,犹如在长江文化的长河中扬起了一面鲜明的旗帜。”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蔡静峰的致辞,道出了“长江好书”推荐活动的核心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首届,2025“长江好书”推荐活动的征集范围、活动规模都有所突破。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武远明介绍,今年的活动进一步创新升级,持续推动长江文化出版从单点探索走向系统深耕,深化沿江领域出版机构交流合作,以书为媒形成跨区域、多领域的协作格局。
推荐好书的宗旨,是让优秀文化与更多读者相遇。在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植看来,活动的初心十分清晰:“撷取反映长江文化精髓的优秀图书,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长江、感受长江、热爱长江。”这种价值追求为把“长江好书”打造成兼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为长江文化传播搭建起优质平台。
精品荟萃
绘就长江文明画卷
如果要写长江,就不能只写长江,既要写它悠远灿烂的历史,也要写它新时代的气象万千。此次“长江好书”推荐活动,吸引了60多家出版单位积极参与报送,推荐书目涵盖主题出版、人文社科、文学艺术、科技生活、少儿教育等5个品类220种图书。从《文物长江》的十二卷恢宏叙事到《长江小史》的精练解读,这些图书如同涓涓细流汇成文化长河,既展现了长江流域的历史纵深,又彰显了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活动现场的专家分享,为长江文明的解读打开了多维视角。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徐吉军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感悟,30年前参与《长江文化史》写作的经历,让他对长江文化的多元性有着深刻理解。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长江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刘玉堂提出的高度提炼长江精神文化价值等“五个好”精准概括了长江主题图书的特质,在他看来,20部“长江好书”以扎实的研究与生动的表达,让长江文化可读、可感、可知。
长江文化既有温润的文脉,更有不屈的风骨。这种精神特质,既镌刻在历史典籍中,也闪耀在当代作品里。2025“长江好书”推荐活动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长江出版社带来舞台剧《长江魂:不屈的史诗》,烽火岁月中的英雄气概与长江文脉中的坚韧品格相互印证,让现场观众深受震撼。
以书作桥
让“做书人”与“读书人”对话
一本好书的生命力,在共鸣中得以延续。活动现场,出版界的专家、获奖图书编辑与读者深情分享了做书的故事、读书的感动。中国出版协会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主任聂震宁阐述了出好书的责任所在:出版业应以文化自觉挖掘长江精神特质,用精品力作诠释时代价值。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学习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国仓将活动价值归结为“形成导向、催生精品、打造品牌”三点,强调其在引导出版方向、促进产学研读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湖北人民出版社编辑赵世蕾谈及“长江好书”《崛起:支点的力量》的出版历程时介绍,这本书聚焦中部崛起战略,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蓝图,“为发展注入精神动力”。在读者代表、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范齐文眼中,这本书是“解锁区域发展战略的金钥匙”,书中展现的湖北发展逻辑让他明晰了青年与时代的联结。这种从创作到阅读的价值传递,也是“长江好书”活动意义的集中体现——让长江文明通过优秀出版物,成为凝聚人心的力量。
长江万里,文脉绵长。这场以书为名的盛会,以好书为媒,联结了出版与阅读、历史与当下。它不仅是对过往出版成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文化传承的期许。书籍是连接心灵的纽带,在书香的浸润中,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核将不断延续,而“长江好书”所承载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力量,必将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