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一日一赏把生活过成诗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26
有了手机之后,想查日期的时候,似乎再不用找日历了,直到日历书出现。与腕上手表、掌中手机中的时与日、年与月不同,日历书匹配的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元素,即使对人工智能时代的读者来说,依然是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循的节奏,比如,按着节气、物候来增加衣服,挑选食材,日历书作为时间刻度,提醒着我们有一套从老祖宗手上继承过来的“授时”体系,它已经与自然和谐共处了几千年。
日历书通过不同的样式、内容走进我们的生活,既传播知识,也具备收藏价值。每天从日历书上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科普知识,读者不会感到枯燥,反而觉得生活中多了些不一样的情趣。每天在日历书上记录些许感悟、思考,生活好像一下子就有了仪式感。日历书给我们带来的有趣、有料的碎片化知识,适合快节奏生活中人们的阅读习惯。
近年来,诗词、书法、漫画、博物、科普等,都成为日历书的热门主题。选购一本“文创日历”,成为不少年轻人为自己准备的礼物。博物馆等机构推出的文博类日历书持续走红,一方面反映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另一方面也赋予日历书更大的想象空间。比起奔赴人山人海的博物馆和热门景区“打卡”,每天欣赏一件文物的高清大图,阅读专业的文字讲解,对于想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公众来说,不失为一种多方面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途径;用几分钟的时间,了解一点向往旅行目的地的风物,生活的趣味倍增;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翻上几页日历书,不管是图画,还是诗句等相关内容,让我们有了陪伴的亲切之感。
在思考日历书这个选题的时候,笔者在和几位参与日历书策划、设计、推广的出版人的对话中发现,他们对小小的日历书总有大大的要求。在他们眼中,一本日历书既要保证内容权威和严谨,又要雅俗共赏;既要体现日历书的实用功能,又要在提供收藏价值和社交属性上下足功夫。日历书再也不是从前挂在墙上、放在桌上的“日历”,它可以是一本专业小辞典,也可以是干货满满的导游手册;它可以是一本集章册,也可以是让读者每年都坐等收藏的纪念册,它总会留下一片空白,让我们的思绪随意挥洒,也会让我们在翻阅时不知不觉有了共鸣。
为什么要有一本精美的日历书?因为它们称得上“颜值担当”,美不胜收,但更因为读者需要它的陪伴,希望在一本“懂我”的日历书陪伴下走过新的一年。不管是侧重哪个领域的日历书,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书”的本质,文创日历书是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兼备的产品,也是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
“马驰春风,福运绵长”,让我们在“一日一赏,一赏一得”中把日子过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