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化“破圈”出海关键在哪?专家认为——
应挖掘敦煌IP跨媒介叙事巨大潜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26
如何以现代表达为舟楫,让传承千年的敦煌文化扬帆远航于更广阔的世界舞台?9月21日,“2025敦煌论坛:敦煌文化国际传播——敦煌IP的文学艺术多元呈现论坛”在甘肃敦煌举办。
论坛期间,来自全国文学艺术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创作者及行业代表,以敦煌IP为纽带、文学艺术为载体,共探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敦煌这一璀璨文化瑰宝通过多元表达绽放时代光华,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与会嘉宾建议,应通过小说、影视、游戏等多媒介叙事拓展敦煌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在网络时代,敦煌IP的跨媒介叙事潜力巨大。”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欧阳友权认为,敦煌壁画和文献中蕴含的大量故事素材,可直接转化为叙事内容,其色彩、纹样、造型等视觉元素,为不同媒介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资源,敦煌IP中蕴含的多元文化交融精神,更为当代文化创新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当下,数字技术正深度重构文化生态。如何在AI时代更好地推动敦煌文化再转化?“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离不开有效的IP 开发机制。”中国网络作家村运营总经理沈荣说,在敦煌文化的创新表达方面,应该鼓励作家将敦煌元素融入现代叙事。特别是在新的表达形式中形成转化,如微短剧、漫剧等。同时,应建立完善的文化数字资产确权、评估和交易机制,让敦煌文化资源成为可量化、可交易的生产要素。建立敦煌文化IP 开发平台,整合创作者、投资方、开发方等各方资源,在作品创作、项目孵化、宣传推广、版权交易、作品改编、影视动漫游戏衍生开发等环节提供一站式服务,形成从内容创作到产品开发的完整产业链。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深刻重塑网络文学的敦煌叙事,极大丰富其形式与内容。”欧阳友权举例说,AI可赋能创作者高效融合敦煌元素;利用VR/AR技术则能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数字敦煌”的在线开放,更让公众得以便捷、深入地感知敦煌文化。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知名网络作家蒋胜男从《芈月传》《燕云台》等的创作出发,讲述从中华文明中挖掘历史资源,让尘封的历史通过当代叙事重焕生机的创作历程。在她看来,敦煌IP要真正实现从“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从“历史遗产”走向“未来遗产”,不仅需要建立跨领域敦煌IP共创平台,也应加强版权保护与国际化运营支持,并积极鼓励青年创作者参与敦煌题材创作。
蒋胜男说,以网络文学、短剧等为代表的“新三样”,正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一部网络小说可衍生出漫画、动画、短剧、游戏乃至线下体验,形成“一源多用”的IP生态。
“网络文艺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敦煌IP转化和传播的新景观。”西北师范大学文化传播与智能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传媒学院副院长赵丽瑾以案例佐证,自2018年起,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合作,在游戏《王者荣耀》中相继推出“杨玉环·遇见飞天”“瑶·遇见神鹿”“貂蝉·遇见胡旋”等敦煌主题皮肤,该系列已成为游戏400多套皮肤中的现象级成功案例。
与会嘉宾认为,技术是重要手段,其核心使命在于深度挖掘敦煌文化内涵,激活其内在价值,从而为IP的多元呈现开辟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