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发行不妨从温情营销中借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25
近日,甘肃天水一位网友在抖音发布了一条绣着各种图案的耐克标志的视频,字幕是“初中时想要耐克书包,妈妈便给我缝了一个”;视频中间的配音是“爱你老妈”。这样一条看似十分普通的视频,却因为母爱触点,迅速引发了广大网友的高度共鸣。截至9月20日中午,该条视频获得1020.7万个点赞,收藏54.7万,评论59.5万,转发104.6万。不能不说,这个视频火了。
这突然间飞来的流量,不但被发布者接住,也让耐克公司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该公司在视频下面迅速进行了回复并置顶,并说专门为发布者的妈妈准备了一个大礼包。在几天的时间里,耐克对突如其来的这件消费者共情的故事做到了温情以待,并借助网络再次引发消费者的共鸣。
这则温情营销的成功案例其实对出版业也有借鉴作用。正如一位书店人所说的那样,在多年来的图书发行中,并不缺乏这种有关亲情、爱情、友情的温情场景,也有被媒体捕捉到的,但很少能形成营销案例。如果说有,那今年早些时候青年作家刘楚昕的一份现场感言引发的《泥潭》爆火算是一件,短短一个月图书销量突破40万册,正是因为他的动人心魄的演讲打动了现场观众。
其实,作为浸润人们精神世界的图书,天生就具有直抵读者内心深处的优势。面对如今短视频的巨大影响力,完全可以借助短视频的制作,甚至包括恰到好处的留言、评论,来唤醒读者的内心触点。因为营销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打动消费者的内心,进而为所热爱的产品埋单。
随着现代人的心理压力益发巨大,对安抚内心、启迪内心、唤醒内心的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因此,情绪消费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在消费生活中占据着头筹地位。比如刚刚闭幕的被媒体视为“火得超出预期”的北京地坛书市,主办方精准把握了读者和市民的文化诉求,满足了他们的情绪价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款来自不同出版社的文创产品——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思想包袱”“文学包袱”单肩包与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永夏花园”主题文创系列,都是把文创做成了流行的文化符号,因应了人们普遍存在的情绪点。
作为以内容为先导的出版发行业,传递真善美、传播优秀文化是永恒的目标。因此在图书发行方面,多关注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多发现一些温情场景,多用短视频温情营销打动读者,或许是势在必行的一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