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何建明4年间10余次赴新疆创作《如诗的大地——新疆70年纪事三部曲》
“为新疆写作,是难得的精神洗礼”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24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这首经典歌曲,唱出新疆美的同时,也让人们对新疆这片辽阔的大地心向往之。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为书写新疆感到荣幸!但真正书写它时,你会发现,写好它,要付出很大的代价!”9月21日,在京举办的《如诗的大地——新疆70年纪事三部曲》新书发布会上,报告文学作家、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何建明对自己刚刚完成的这部长篇报告文学,生发出此番感慨。
该书由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少数民族出版基地)出版,分为“史篇”“诗篇”“史诗篇”三大部分,以诗化语言和丰富故事全景式展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0年来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
从事创作四十余载的何建明,为了这部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从2021年到2025年的4年间,他先后十几次奔赴新疆,走访了200多个调研点、对话300多位采访对象。“他每次带回的不仅是文字初稿,还有满是细节的采访笔记、记录实地场景的素材。这些带着‘新疆温度’的一手资料,成了我们编辑工作的核心依据。”该书责任编辑刘泽成说道。
“在我的写作人生中,可能不会遇到比新疆更难写和更大的题材了!”谈及创作感受,何建明用三个“难”字来形容此次创作的漫长经历:一是难在新疆地域之广,包罗万象;二是难在70年跨度之长,日新月异;三是难在新疆70年发展历程与中国其他任何区域比有着都不一样的丰富性、复杂性和不可预设性。纵有千般不易,如今回望来时路,何建明坦言自己收获巨大,新疆题材将是其创作的一个重要源泉和闪光点。
从《石榴花开》到《如诗的大地》,何建明对于新疆题材的书写,随着创作采风的不断积累,也在向纵深推进。对此,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打过一个比喻,说《石榴花开》是对一块“玉石”的精细雕刻和展示;《如诗的大地》则是一幅锦绣河山画,需要史诗般的鸿篇巨著架构和波澜壮阔的书写与阐述。“虽然主题和内容的开掘程度不一样,但都是新疆最值得书写的精美时代画卷。”
“我写这本书,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新疆的‘美’,不仅在于天山天池、喀纳斯湖的自然风光,更在于‘人’的奋斗——是这些奋斗,让沙漠变绿洲、戈壁变良田,让新疆从‘边疆末梢’变成‘开放前沿’。”何建明动情地说道,“身为一名作家,可以为新疆写作,是一种荣耀,是一种使命,更是一次次难得的精神洗礼。”
创作者用心用情的书写,也获得了文学评论家们的认可。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人民文学》原主编施战军用“有选择的行动,有思考的叙事,有格局的书写,有理想的创作”来概括该书写作特色,“它提炼出了光芒四射的新疆,以新时代的强大力量回望家国,以新时代的强烈情感拥抱家园,是一部当代新疆史诗、一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长歌。”
在中国报告文学会常务副会长、《文艺报》原总编辑梁鸿鹰看来,这部作品凝聚了何建明近50年报告文学创作的深厚功力与激情,是以大地为纸、生命为墨,致敬新疆的深情礼赞。
“该书的出版为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上了一份深情的文学厚礼,是外界读懂新时代新疆的重要文化窗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陈诚表示,希望该书的出版,能够吸引更多的创作者来到新疆,书写新疆、描绘新疆、歌唱新疆、舞动新疆,推出更多反映新时代新疆气韵的精品佳作。
扫码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