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服贸会期间,首都版权展区全面展示版权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方面的最新成果—

版权为擎,激发服务贸易新活力

作者:本报记者 朱丽娜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18

   2025服贸会首都版权展区前,观众纷纷驻足观看活动。

   展区内的漆器作品都已进行了作品登记。

   观众参与体验“我为版权发声”活动。

   观众现场进行民间文艺体验活动。

“卢沟桥礼物”展台。


  “请问,此次首都版权展区的主题是什么?”“版权智驱·科技赋能·创新未来。”“恭喜你,回答正确!”……9月10日至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石景山首钢园举行。位于9号文旅服务馆的首都版权展区内人头攒动,大朋友在展台前积极参与问答;小朋友在“我为版权发声”展板前兴奋地与家人合影;不远处,非遗传承人正现场演示景泰蓝掐丝画技艺,引得观众驻足欣赏。据统计,为期5天的展会,首都版权展区参观人数达7万人次、现场文创产品销售额达25.6万元、现场互动参与人数超2000人次、“我为版权发声”线上观看量达10万人次……

  作为本届服贸会最具创新活力的展区之一,首都版权展区以“版权智驱·科技赋能·创新未来”为主题,聚焦“版权+IP”核心,通过五大功能展区的立体化呈现,全面展示首都版权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方面的最新成果,吸引了大量专业观众与市民参观互动。北京市委宣传部版权管理处处长王文忠表示:“首都版权展区策划设计紧扣前沿,科技有质感、展品有亮点有特色,互动体验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向大众科普版权知识,兼具专业性与生动性,有效提升社会公众的版权保护意识,更好助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成果展示——构建立体化保护新格局


  服贸会作为全球服务贸易领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展会,历来是人流、信息流、技术流的交汇中心。在全球化服务贸易体系中,版权保护正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首都版权展区呈现的版权创新成果,勾勒出北京版权保护未来发展的清晰图景。

  在版权成果展示区,北京市版权局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首都版权保护的创新实践。展板上清晰展示的著作权案件线索通报会议机制、版权纠纷多元调解机制、网络版权“快保护”机制、版权纠纷“点对点”在线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网络影视专项保护机制等五大核心机制,构成了首都版权保护行政司法协同治理的立体化网络。

  记者了解到,这套2022年建立的机制创新体系,已形成“刑事+行政+民事”三重治理模式,依托北京版权调解平台整合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社会团体等多方力量,推动版权保护生态从政府主导转向社会共治,为全球版权治理提供宝贵经验。

  北京市软件正版化检查服务系统的现场演示,展现了政府在推动软件正版化方面的具体举措。该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定期检查、快速响应等功能,有效遏制了软件侵权行为,保障了软件开发者的合法权益。2024年北京版权十件大事的展示,则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回顾了过去一年北京在版权保护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包括重要案件的侦破、国际合作的开展等。


  科技赋能——版权有了“新面孔”


  近年来,以AI、VR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快速发展。本次首都版权展区充分展示新技术与版权的结合,通过科技赋能,打造全新展区生态,展现技术赋能下的版权新成果。

  在数字技术赋能下,版权保护正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生活。身着新中式服装的AI互动机器人“版版”作为展区明星,不仅能解答“如何保护短视频版权”等实务问题,更通过趣味互动让版权知识变得生动可感。观众王敏是一名大学生,她在体验后说:“以前觉得版权离生活很远,现在才明白发朋友圈、拍短视频都涉及版权问题。这种互动体验让我学会了要保护自己的创作成果。”

  数字文博展示区则展现了版权+科技的创新,通过高清指纹建模技术,红釉玉壶春瓶等珍贵古董不仅以数字权益形式重现,更实现了“文物艺术品+文创产品+文物数字版权”三重形式联合首发。所有数字版权成果均通过“中国文保链”完成了确权与存证,构建起从创作到流转的全链条保护体系。

  展区还设置了以AI、AR技术打造的趣味互动体验,如“山海经IP”AI合影空间、AR“穿越式”留影等,利用先进技术让观众沉浸式扮演神话人物、体验“穿越”古今,以高趣味性、强互动性的方式传播文化IP魅力,展现了科技在版权文化传播中的巨大潜力。通过实时图像合成技术,游客可“化身”九尾狐、精卫等经典神兽,生成带有神话美学风格的动态数字形象。“山海经IP”AI合影区成为年轻观众打卡的科技体验点。观众李科向记者表示:“这种形式让传统文化变得好玩,让版权概念也变得易于理解。”


  IP创新——培育文化消费新场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展区入口处展出的“卢沟桥礼物”紧扣这一主题,深入挖掘卢沟桥的文化内涵,将丰富的历史资源转化为可触摸、可携带的情感载体。品牌总设计师魏瑶向记者介绍,卢沟桥礼物是丰台文旅集团借助其运营景区卢沟桥文化公园开业之际,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推出的文创品牌。

  “我们结合卢沟桥、卢沟狮、卢沟晓月、永定河等元素,与卢沟桥宛平城文化相融合,开发了能够传递情感价值的纪念品载体,品牌产品融合了卢沟桥特有的文化元素,展示了版权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力量。”魏瑶说。

  在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的“何以博乐”全国博物馆文创专题区,博物馆文创产品引发抢购热潮。北京中轴线系列烫金3D立体镂空纸雕本、西藏阿里文创“土拨鼠”玩偶、冈仁波齐转山金属冰箱贴、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绿马玩偶等百余款产品,巧妙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让观众将“带得走的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展会现场销售及意向签约金额突破百万元,充分体现了优质版权内容的强大市场号召力。展区工作人员介绍:“通过版权多元开发,我们让文物‘动’了起来,而服贸会的平台效应,更让它们‘火’了起来。”

  文创IP共生空间内,搜狐畅游“天龙八部”IP生态展示令人目不暇接。手游、音乐、手办等衍生产品矩阵,完整呈现了从线上到线下的全产业链生态。乐元素“开心消消乐”IP主题互动空间通过萌系公仔、生活用品等实物展示,强化观众对国产游戏文化价值的认知。爱普雷公司展示的竞技塔防、休闲策略等四大核心赛道IP内容,更体现了游戏IP 开发的多元化趋势。

  由此可见,版权+文化的深度融合,不仅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更培育了文化消费的新场景。


  互动体验——激发大众参与新热情


  展区设立的舞台活动区在展会期间每天都安排了特色互动体验活动,共举办版权科普讲座、特色非遗文化体验、游戏互动等活动超10场次。掐丝画、大漆、绳结、衍纸等互动体验活动场场参与人数爆满,开心麻花团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等现场进行专业分享,让看似枯燥的版权知识以生动的形态“飞入寻常百姓家”,提升大众版权保护意识、深度传播版权文化。特别是在9月13—14日,版权互动体验活动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参与,孩子们久久不愿离开,直呼“过瘾”。

  “我为版权发声”打卡区今年首次与抖音平台深度联动,开发“版权守护者”主题AR拍摄特效。观众通过抖音特效一键生成创意短视频,以年轻化、互动化的方式传递“尊重原创、保护版权”理念。据统计,该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超1000人次,创历年新高。展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连续第三年设立此项目,因其有效提升公众参与感和放大传播声量,已形成可持续的版权文化推广模式。”

  文清文创设计工作室副总设计师马汉明是这次展区漆器体验活动的负责人,他说:“版权不仅保护合法权益,更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每件漆器作品都贴有作品登记标识,构建了从设计到生产的完整版权生态链。”

  同样,汉仪字库展区的多款联名实体文创产品,如与博物馆合作的甲骨文瓷具、品牌定制字体的限量礼盒等,将古老的汉字美学融入现代生活用品。“所有作品均通过权威平台进行版权确权与存证,构建了从字体设计到衍生开发的完整版权生态链。”汉仪字库工作人员介绍。

  首经贸附小的师生们带来的中国结、衍纸等传统手工艺互动教学也吸引了众多家庭参与。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亲手制作绳结和纸艺作品,让孩子们在边学边玩中体会版权的重要性。

  开心麻花团队以“密盒互动”为载体,通过情景喜剧与即兴问答的形式,生动解析内容创作中的版权保护机制。台下观众笑声不断,在轻松氛围中掌握版权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创新传播方式,有效提升了版权教育的实效性。

  北京市珐琅厂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景泰蓝掐丝画制作工艺,同样吸引大量观众驻足。北京市珐琅厂非遗传承人介绍:“我们的独创图样已完成作品登记,严禁未授权复制与商用。版权保护为传统技艺的传承创新提供保障。”

  “北京市委宣传部(市版权局)将坚持全面领导,高位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紧紧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推进版权事业守正创新,服务大局,在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作为。”王文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