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特刊《铭记不屈抗争 致敬伟大胜利》

跟着AR走进抗战烽火

作者:殷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16

  把平面的报纸变成互动的空间,把单调的图文变成立体的影像。9月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江西日报》推出特刊《铭记不屈抗争 致敬伟大胜利——跟着AR走进抗战烽火记忆》。特刊借助最新的AR技术,在一张看似普通的报纸上,打造出一种全新的沉浸式阅读体验,用科技手段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读者仿佛亲历了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更好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全新的形式源于一个梦想

  2018年以来,《江西日报》开传媒界先河,连续打造过多张AR报纸,在传统报纸日渐式微的时代,执着地探索融媒体时代报纸的新形态。

  但是,手机端的AR报纸应用受限于软件安装繁琐、屏幕大小有限、手持体验不佳等因素,一时难以大规模普及。因此,我们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寻求一种更加便捷、更加沉浸式的AR工具,把AR报纸进一步推向成熟。

  近年来,随着智能眼镜全景显示、智能反馈等功能的兴起和应用,特别是随着智能眼镜有可能在下一个十年成为智能手机的替代者,让我们想通过它开发一张AR报纸的愿望愈发强烈。

  梦想的实现源于一次机遇

  今年6月,《江西日报》策划在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举行当天推出一份连版特刊。

  我们在策划特刊内容时,着眼于以抗战老兵讲述那段令人刻骨铭心的战斗岁月为主线,把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在赣鄱大地的重要战役和因此留下的一系列抗战遗址串联起来,全面回顾江西为全国抗战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

  但是,我们始终感觉传统的图文表达难以呈现出如此宏大的题材,而纯粹的新媒体手段又和报纸连版相脱节。恰在此前不久,杭州灵伴科技(Rokid)与江西日报社达成战略投资合作,我们意识到,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让我们可以把一直以来的梦想,借助这份纪念特刊变成现实。想法一经提出,不仅得到了报社领导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杭州灵伴科技的积极响应,迅速进入实施阶段。

  机遇的把握源于一场变革

  策划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困难重重。在技术上,团队缺乏在智能眼镜环境下的开发经验;在内容上,版面背后涉及20多个视频,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在APP 开发上,面临着报社所属大江新闻客户端版本升级窗口关闭的影响……要解决这些困难,放在以前难以想象,但是随着江西日报社在系统性变革中的深入推进,部门间的协同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报社给予重大新闻策划的资源和投入不断增加。

  我们拓宽思路,引入南昌本土VR龙头企业中直新经济作为技术强援;我们打破壁垒,把分散在6个部门的30多名创作人员集聚成一个团队,通过紧密合作,终于使这张设计精美的报纸应运而生。

  这是一张神奇的报纸。读者戴上Rokid AR眼镜,只要看一眼它,就能被眼镜识别出来。在“英雄足迹”板块,读者可以听10位抗战老兵讲述一个个令人震撼的抗战故事,感受一份份令人感慨的家国情怀。在“烽火岁月”板块,读者可以在地图上选择发生在江西的一系列重要战役地点,通过影像“触摸”战役的惊心动魄、战场的风云突变、战斗的残酷惨烈,以及中国军民不屈不挠、舍生忘死的战斗精神。在“历史印记”板块,读者点击地图上的悬浮五角星,可以呈现出该抗战遗址的3D模型,让读者走进遗址背后的故事,感受浴血牺牲,致敬抗战英烈。我们还应用了在手机上使用的AR技术。打开大江新闻客户端内置的“AR读报”功能,就能在虚实结合的空间里把版面图片幻化成视频或3D模型。

  版面推出后,迅速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大江新闻客户端相关专题一天内总浏览量超过30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第一时间转发相关报道,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新闻学院的业内专家学者纷纷点赞关注或转发报道。

  (作者系江西日报社政法科教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