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崛起下的出版新机遇

作者:张曼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16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银发经济的蓬勃发展,银龄群体成为消费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面对老龄化、少子化的双重压力,养老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从个人养老金计划,到自媒体上的各种养老话题:提前退休、养老规划、养老理财等,这一人群的多层次需求为出版行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银龄主题图书作为满足银龄群体心理调适、知识获取、健康管理、兴趣培养、休闲娱乐等方面需求的重要载体,其市场潜力正在逐步释放。如何把握银龄群体的阅读需求与阅读偏好,创新银龄主题图书形式,寻找适配渠道,成为出版机构抢占市场蓝海的关键。

  银龄主题图书市场观察

  近年来,多家出版机构已经在探索和出版银龄主题的图书。市面上银龄主题的图书主要聚焦在生活规划、心理调适、理财规划、文化与兴趣等几个方向。各个出版方向都涌现出一些颇具特色的图书产品,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

  如生活规划类图书《老后无忧》带领读者重新认识退休,提出退休规划和心理健康指南,让退休成为人生新起点;《百岁人生》讲解长寿时代的变革,对长寿话题进行充分解读,让读者了解为此应做的准备;理财规划类图书《攒多少钱才能安心养老》《轻松攒够退休金》等,从理财规划的角度切入,解答关于养老钱的各种问题;心理调适类图书《60岁,幸福才刚刚开始》,分别从自我认知、夫妻模式、身体机能、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改变等几个方面,引导读者安稳地度过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家居设计类图书《打造退休后身心舒畅的住宅》,探讨如何改造现有家居空间,打造养老的理想居所,等等。

  银龄主题图书破局策略

  与图书市场上各个竞争白热化的赛道相比,银龄主题图书目前还处于相对蓝海的状态。前文列举的银龄主题图书,大部分为引进图书,以日本引进及美国引进为主,本土原创图书产品有较大发展空间。日本社会老龄化程度较高,有不少关于银龄主题的纪实文学、经管、社会学类别图书,部分被引进国内出版,如《孤舟》《老后破产》《退休后:50岁之后该如何生活和老去》等,呈现了日本社会银龄群体的生活图景,其中不乏名家作品。美国引进的银龄主题图书也有一定关注度,如《照护》《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等书,引发读者思考关于衰老与生死等晚年话题。中国本土原创的关于银龄群体的大众读物尚且不多,主要集中在理财规划这一实操性较高的门类,银龄主题图书的更多细分门类值得探索。

  针对目前的银龄主题图书市场空白,在内容维度、形式创新上,皆可破局。

  在内容维度上,目前尚有一些空白领域,如就业指导类图书,这类图书可以启发银龄群体打开思路,为他们退休后的再就业需求提供指导和帮助;兴趣培养类图书,如钓鱼、摄影、养宠物等,有助于丰富银龄群体的晚年生活;独居高龄老人专项指南类图书,面临未来数量庞大的独居老人,为其提供专项指南,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的压力。

  在形式创新上,目前缺乏代际共读产品,如银龄群体与子女共解焦虑的对话类图书,很多子女不知道如何与父母探讨退休后的生活规划等话题,这类图书可以成为两代人之间的桥梁;专门写给子女的关于父母退休后子女该做什么的图书,也是全新的视角。另外,银龄主题图书产品的数字化资源尚不充分,更多图书可以尝试配音频课、视频课等,让读者获得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将一本书做透、做厚。

  促进银龄主题图书创新升级

  针对当今图书市场上银龄主题图书缺乏本土原创图书产品的现状,今年1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图书《规划退休后的第二人生》。本书就多个问题展开探讨,比如,什么时候开始进行退休规划?如何制定稳中向好的退休理财计划?退休后如何保持与家人之间的良好关系?等等。作者蒋瞰就这些话题采访了多位退休人士和养老产业工作者,提供专业建议,并呈现多个积极而精彩的生活纪实故事。本书从生活、财务、心理等方面帮助退休人士及准退休人士有所准备,助其拥抱退休后的黄金年代,享受舒心自洽的退休生活。

  今年3月,中信出版社出版图书《养老人生》。这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晚年沉思之作。迈向90岁的钱理群先生用自己辽阔的人生视野和丰富的人生经验,在书中对生命意义进行了终极追问:如何看待自己老去的生命?迈向90岁的人生还有怎样的可能性?钱理群先生在书中提出养老人生的总体设想,养老生活的“五大回归”:回归日常生活、回归童年、回归自然、回归家庭、回归内心。

  银发经济的蓬勃发展为银龄主题图书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出版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有深度、广度、思考性、实用性的银龄主题图书将会涌现,出版界应从读者的不同需求出发,努力尝试银龄板块不同主题的图书出版。未来,银龄主题图书市场的竞争将不仅仅停留在内容层面,更需结合银龄群体的生活方式偏好,紧跟银发经济产业的发展,从服务的角度出发,以用户思维为导向,深挖产品形态的创新和服务模式的升级,切实为银龄群体生活品质的提升贡献力量,把握银发经济崛起下的出版新机遇。

  (作者单位:化学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