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置身阅兵现场 我们心潮澎湃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09
“何其幸哉”,这是每一位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现场报道的记者同仁的心声。
一张张“出圈”神图、一篇篇流露着真情实感、洋溢着爱国热情的文字及视频等全媒体报道——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九三阅兵现场作为践行“四力”的“主场”。
9月3日凌晨2∶30,参加此次报道的记者们抵达大会现场。此时,天安门广场夜色正浓,人民英雄纪念碑两侧竖立着两块“1945”与“2025”年号台,在奔赴工作点位前,同行们趁此难得的工作间歇,纷纷打卡留念。
当大家进入所在区域的点位后,有人开始寻找最佳摄影位置,反复比较;有人拿出工作的“老伙计”,不停调试;有人拿出手机,默默对稿念词;也有实在顶不住的同行,偶尔打个盹,便又立马“支棱”起来,生怕错过精彩瞬间……此时的我们并不寂寞,与我们同样整夜未眠的还有军乐团、国旗护卫队的同志们,听着天安门广场反复奏响的歌曲,我们心潮澎湃!
清晨5时左右,天安门广场渐渐亮了起来,观礼群众陆续抵达,记者们趁此时机,赶紧投入又一轮的备采中,每个人都“摩拳擦掌”,恨不得十八般武艺皆用上,只为将现场的燃点通过自己的报道传抵读者受众。
9时,纪念大会正式拉开帷幕,现场肃穆庄严,置身其中的每个人都不禁被这种氛围所感染。当地面受阅部队全部通过天安门后,《中国航空报》摄影总监岳书华用24—70镜头拍摄后面的空中梯队时,索性转过身来跪在椅子前的地上,三支镜头根据分型轨迹来回变换,只为保证全景、近景、中景尽量一次解决,他说:“当这么多新型号首次亮相,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时,航空人的心里无比幸福”。空中护旗梯队、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依次入场,《羊城晚报》记者柳卓楠说:“我们的手机几乎都没有放下过,几次因为过热而停录。”
99B坦克、歼-15T舰载机、运-9反潜巡逻机……一组组大国重器亮相阅兵式现场,尤其是“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的闪亮登场,更是引发现场欢呼一片、掌声雷动,“此刻,我真的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我身旁一位记者一边用镜头追逐着空中梯队,一边由衷感慨道。
置身阅兵现场的我们,是这场盛事的记录者、见证者、书写者。在现场,我们不仅实现空间上的抵达,更有心灵与现实的同频共振,乃至跨越时空的命运共鸣。正如一篇评论所言:“记者的‘主场’永远在现场——那里有最鲜活的素材、最真实的声音、最滚烫的情感,更有新闻人不可替代的价值坐标。”
在我眼中,当天在阅兵现场践行“四力”的同仁们,同样是值得致敬的人,正是他们的坚持和努力,“卷”出一个个阅兵名场面——让读者感受何谓“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