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助力电影产业“走强”——

光影为媒 赋能新邑

作者:本报记者 李雪昆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8-27

  从《哪吒之魔童闹海》以超154亿元票房登顶国产电影票房之巅,到《浴火之路》《熊猫计划》《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等佳作频现,成都正展现出从创意孵化到产业落地的完整生态链优势。这座孕育出华语电影现象级IP的城市,再启产业新篇。

  近日,“中国(成都)电影推优扶持计划暨成都高新西岭科技园数字影视文旅产业推介会”在四川成都举办,在全国影视产业领域激起层层涟漪。百余名嘉宾齐聚蓉城,一场围绕数字时代影视产业革新的深度研讨热烈展开。这不仅是成都高新区与大邑县“结对联动”成果的集中展现,更如强劲引擎,为中国影视产业生态的重构注入澎湃动力。

  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

  资金匮乏长期以来制约着影视创作的发展,成为阻碍行业前行的关键难题。而成都此次推出的系列举措直击这一痛点。“中国(成都)电影推优扶持计划”以切实的资金投入,为影视创作注入活力。该计划面向全国广泛征集处于开发期、创作期、制作期的华语类型长片项目,经专家评审、线下路演等严格环节,最终将评选出10个最具潜力的优质项目。这些项目可获得总额50万元的创作扶持资金,项目落地后还将得到总价值150万元的配套资源服务包,覆盖设备租赁、后期制作、市场宣发等影视制作全流程。

  尤为重要的是,对于从10强项目中优选出的集中孵化项目,最高可按项目总投资30%的比例匹配投资资金,有效解决创作资金短缺的困境。此外,由资深电影人组成的导师团,将对50强项目展开定向培育和全周期辅导,从专业角度为项目发展保驾护航。

  正如中国夏衍电影学会会长江平所言,在全国加快电影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成都凭借这些举措迎来了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时机。资本与专业智慧的双重助力,正逐步将影视创作的荒芜之地转变为充满生机的沃土,极大地激发了创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为优质影视作品的诞生提供了坚实保障。

  技术与文旅深度融合

  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成都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与文旅资源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实现质的飞跃。在此次推介会上,作为一家聚焦虚拟现实电影的科技公司,吾知科技展示了虚拟现实电影如何借助技术手段,将山西张壁古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一线城市影院中,让观众无需远行,便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千里之外的独特风物。芒果TV“AI厂牌”发布的完全由AI制作的科幻短片,则展现了AI在影视创作领域的无限可能,突破了传统创作模式的限制。这种融合不仅是拍摄形式的创新,更是对传统依赖大量实体资产投入的文旅开发模式的变革。

  在成都大邑县,独特的西岭雪山、安仁古镇、鹤鸣山道观等丰富文旅资源,正通过数字技术这座无形的桥梁,与全球观众紧密相连。“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诗意画面,借助XR技术焕发出新的魅力,使当地特色文化在数字世界中得以永久留存并广泛传播。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文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辟了全新路径,促进了影视与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高新区与大邑县“结对联动”

  成都高新区与大邑县的“结对联动”,创新性地打破了中国影视基地以往各自为政、独立发展的旧格局。成都高新区依托自身数字文创、电子信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强大优势,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大邑县则凭借其“半小时旅游圈”内丰富的雪山、古镇等自然与人文景观,构建起天然的摄影场景矩阵。双方通过“研发+制造”“总部+基地”的协同合作模式,形成了“大邑场景+高新赋能”的互利共赢发展格局。

  通过区域协同,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还提升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为影视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极,对全国影视产业的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当西岭雪山的自然美景与数字技术的创新力量相互交融,成都正以实际行动为“电影强国”战略书写生动篇章。

  在数字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背景下,成都正探索着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唯有打破地域、行业等各种界限,实现全方位的融合共生,中国电影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创造出更加辉煌的光影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