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河山》

创新视角讲述“兵民是胜利之本”

作者:毛卫宁 刘戈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8-27

  电视剧《我们的河山》从敌后战场的创新视角出发,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的巨大作用,首次体现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宏大主题和指导思想。该剧讲述了1937年山东沦陷后,青年党员庄埼风在上级领导下,深入民间发展基层武装,经历重重考验,开辟、建设、壮大抗日根据地,最终粉碎日军“扫荡”计划,迎来抗战胜利的故事。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讲好抗战故事,对于凝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的河山》的创作重心是坚持“三个真实”——战争真实、历史真实和生活真实,要拍出一部让观众认可、符合历史的抗战剧。

  战争真实:

  还原壮烈敌后战场

  战争真实,体现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战是一个极其复杂艰难壮烈的历程,共产党的基层组织的敌人除了日本侵略者,还要面对汉奸、土匪、国民党顽固派、各种地方势力,以及农村的穷困现状和落后愚昧的封建意识。既要坚决打击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势力,又要争取动摇的中间势力,团结各方的抗战力量形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要集中调动起一切人力物力资源支援抗战,又要改善人民生活,维护人民的切身利益。《我们的河山》还原了真实的敌后战场到底是什么样子,呈现给观众敌后战场是敌人的后方,却是抗战的最前线,敌后战场的悲惨壮烈真正体现了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以前的抗战故事很多,但没有涉及和讲述的角度仍然有很多。比如老百姓为什么会跟着一个衣衫破旧、吃糠咽菜,实力相对弱小没有正统标识的共产党和共产党的队伍走?是因为只有跟着共产党,绝大多数老百姓才能活下去,才能活得一天比一天好。旧社会老百姓头上有三座大山,山东老百姓更是有第四座大山压着,那就是严重的匪患。土匪异常猖獗,兵匪不分,百姓别说财产粮食,连性命都难保,只有共产党的队伍不计代价打土匪最终解决了匪患。

  在视觉上,《我们的河山》特意设计了很多长镜头的表现方式。长镜头的魅力,是在于能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情感的连贯性、代入感和沉浸度是绝无仅有的,当然也很考验演员的表演、整个剧组的默契配合。例如拍摄以渊子崖保卫战为原型的吕家寨战斗重场戏时,为了打造沉浸式的战争戏体验,我们就拍摄了六分钟左右的一镜到底镜头,去突出战争的残酷激烈。

  历史真实:

  多数情节来源可考

  历史真实,体现在这部剧涉及了大量的情节和人物,其中的多数情节和人物都有真实的历史作依据,如渊子崖保卫战、血粮事件等,集中反映了军民共同抗战,前赴后继不畏牺牲的英雄事迹。故事中充满了曲折和悬疑,这种曲折和悬疑不仅来自艺术的加工,也来自真实的抗战历史中本身存在的反复曲折与大量事件的未知和难以预测。同样反映了历史不可阻挡无比明确的前进方向,那就是:正义必胜,人民必胜。

  八路军为百姓做的事情绝不只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满缸净院,还有更多以鲜血和生命保卫百姓和百姓的利益的感人事迹。在阅读资料和实地采风中,我们了解到大量的党领导下的兵民互相支持、互相救助、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事迹。八路军将流血牺牲留给自己,将生命和安全留给百姓,反过来老百姓也为了帮助八路军不惜献出甚至牺牲自己和亲人的一切。我们看到了八路军已经跳出日伪军的包围圈,但为了救助百姓毅然杀入重围的战例;看到了八路军为了抢回百姓的救命粮,不惜付出重大牺牲,给百姓送回带血的粮食的事迹;看到了八路军在日寇制造的无人区为逃离的百姓免费耕作,让返回家园的百姓感动得痛哭失声的故事……当然还有以往影视作品已经多次表现过的、沂蒙红嫂红哥为救助保护八路军和八路军的亲属后代献出一切的事迹。

  为了保证故事的充沛动力和人物的鲜活感人,剧本设置了足够的悬念和看来不可逾越的难关,让主人公凭着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以及共产党正确政策的指引,一步步突破艰难险阻最后取得成功。

  同时,剧中还特意加入了许多还原那个年代山东地域文化特色的细节,除了煎饼这些众所周知的元素,在剧中开篇的第一个镜头里,同样使用了四分半钟的长镜头,去展现那个年代山东的时代氛围和民间景象,街头的二鬼摔跤、茶馆里的山东琴书等等,突出七七事变那天看似平常,实则山雨欲来的涌动气氛。

  生活真实:

  点滴折射军民情感

  生活真实,体现在这部剧除了惊心动魄的战斗之外,同时也还原了抗战八年老百姓是怎么生活过来的历史画卷,除了战争史,还有生活史。

  剧中有丰富多样的老百姓小人物群像,共同汇聚成抗战时期的众生相,这种日常戏和烟火气,点点滴滴折射出浓烈的军民情感是如何一点一滴积累起来。比如庄埼风在领导周书记的带领下,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农民缺乏抗日积极性是因为受沉重的租息所累,党组织没有一味强加大道理和思想于人民,而是先帮群众解决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这种从群众利益出发,为群众考虑的视角,让党的领导有了真切朴实的质感,更有了贴近生活的温度。

  创作团队从历史资料中了解到,原来地主的地租至少是收成的一半或更多,一家人租种十亩地都很难吃饱,何况还有各种征粮。只有八路军的艰苦朴素、精兵简政、自力更生、与人民同甘共苦,才可能以20斤的征粮生存壮大起来。共产党当时还定了一项倒追抗战初期的政策,许多贫苦农民因此拿回了土地,追回了钱粮,改善了命运和生活,那他们为什么不跟着共产党?

  剧中,主人公从一个响应党的号召脱下长衫加入游击队的普通青年成长为一个政治军事双优的县一级领导人,组织起了民兵,再发展成地方武装直至成长为正规八路军的一部分。这些剧情可以让现代的年轻观众看到,同样是普通人,在当年如此艰难困苦、流血牺牲的情况下都可以靠着坚定的信仰一步步成长起来,弱小的组织都可以靠正确的路线和严格的纪律壮大发展起来,今天就更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和过不了的难关。

  《我们的河山》坚持在情感和情节上做到有机结合,在情感浓烈的同时,具有强情节、快节奏、高反转的情节特点,恢宏震撼的战争戏和具有烟火气、生活感的情感戏份互相交织,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观剧体验。

  (作者分别系《我们的河山》导演、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