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会全球创新政策中心发布报告:

版权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核心引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8-21

  美国商会全球创新政策中心(GIPC)近日发布《释放创造力:版权社会经济效益研究》报告,系统阐释了版权密集型产业对美国及全球经济的重要价值。该报告整合全球权威研究数据,揭示版权保护如何通过激发原创动力、促进文化传播、创造高价值就业,持续推动现代经济发展。

  展现版权经济辐射效应

  报告明确指出,版权制度通过赋予创作者对其作品的排他性权利,既保障原创成果的合法传播,又确保创作者从作品中获得合理回报。这种制度设计使建筑服务、电视广播、表演艺术、软件出版、商业摄影等依赖创意输出的产业形成完整商业闭环。经济学家将这些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统称为“创意产业”,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

  国际知识产权联盟(IIPA)《2022年美国版权产业报告》数据显示,美国核心版权产业(直接依赖版权保护的领域)2021年创造经济价值达1.8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的7.8%。若将非核心版权产业(包括电视机制造、室内设计、零售业等关联产业)纳入统计,总贡献率跃升至12.5%,充分展现版权经济的辐射效应。

  高质量就业的强力引擎

  在就业市场,版权产业展现出显著的优质岗位创造能力。核心版权产业2021年提供810万个全职工作岗位,占全美就业总量的4.9%。当统计范围扩展至所有依赖版权的产业时,就业岗位总量达到1610万个,占比8.1%。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岗位的薪酬水平远超美国平均水平:核心版权产业年均工资达12万美元,所有版权相关产业平均薪酬10万美元,显著高于全美8.1万美元的年均收入。

  行业细分数据显示,计算机系统设计与软件出版业成为就业主力,两者合计创造176万个工作岗位。牛津经济研究院与美国版权局的联合研究证实,这些岗位不仅数量庞大,更具备高技能、高附加值特征,为美国培养了大量数字时代急需的专业人才。

  对区域经济实现强拉动

  在国际贸易领域,版权产业成为美国为数不多的持续保持顺差的领域。美国经济分析局(BEA)数据显示,自1999年《数字千年版权法》实施次年起,美国数字可交付服务贸易顺差实现408%的惊人增长。IIPA统计进一步显示,核心版权产业贡献了美国数字贸易的56%,所有版权相关产业贡献率达65%,凸显版权保护对维护美国数字经济全球领导地位的战略价值。

  报告通过具体案例生动阐释版权保护的经济效应。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全球巡演期间,粉丝在门票及相关消费上的平均支出达1300美元,累计产生100亿美元经济影响,直接拉动现场音乐产业链各环节就业。美国旅游协会数据显示,仅2023年7月丹佛站两场演出,就为科罗拉多州GDP贡献1.4亿美元,展现文化消费对区域经济的强劲拉动。

  在历史维度同样印证这一规律。报告引用学术研究指出,拿破仑时代版权制度的建立,直接推动意大利歌剧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提升,证明知识产权保护对文化繁荣的基石作用。

  盗版危害动摇产业根基

  在对盗版经济影响的专题研究中,GIPC揭示侵权行为对创意生态的破坏性。收入流失直接导致创作方减少高风险项目的投资,最终造成作品整体质量下降。具体数据显示,盗版使美国国内电视和电影收入损失11%—24%,严重削弱文化出口竞争力。对于依赖版权授权实现增长的小企业而言,侵权行为更直接威胁其生存空间——通过对外授权版权,中小企业可提升业绩并扩大雇佣规模。

  尽管其他国家版权产业发展程度各异,但报告通过跨国数据证明版权保护对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普适价值,不仅吸引大量外资,更推动摄影器材及相关技术创新。

  该报告虽未提出具体政策建议,但通过翔实数据强化了“版权是经济增长核心要素”的论断。在数字贸易规模突破万亿美元的全球背景下,强化版权保护体系已成为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改善民众就业质量的必然选择。对于美国政策制定者而言,支持创意产业发展不仅是文化战略,更是关乎选民经济福祉的关键议题。

  (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