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海南版权纠纷调解许可服务站在琼海挂牌成立
探索构建版权协同治理新范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8-21
2025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的关键之年。海南自贸港作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始终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抓手之一。近日,琼海市委政法委员会、琼海市人民法院、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以下简称音集协)联合设立的“海南版权纠纷调解许可服务站”(以下简称许可服务站),在琼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许可服务站成立当日,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琼海市委政法委员会、琼海市人民法院、海南省版权协会、音集协以“携手护版权共建文化娱乐行业保护治理新格局”为主题,共同召开文化娱乐行业版权保护工作座谈会。会上,与会人员分别结合各自工作实践,就版权保护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对许可服务站的运行积极建言献策。
“法院+政法委+行业协会” 协同治理创新
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副理事长兼总干事周亚平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音集协与琼海市委政法委、法院等部门共建许可服务站,是基于落实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构建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需求的创新实践。许可服务站以“预防在先、调解优先”为原则,整合司法、行政、行业资源,建立“法院+政法委+行业协会”协同治理机制,旨在推动版权纠纷多元化解、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通过“咨询—调解—确认—宣传”一站式机制从源头上预防矛盾、降低维权成本、快速解决纠纷。
音集协也期待在海南自贸港版权建设中发挥更大力量。音集协海南许可业务办公室主任黄凯成进一步介绍,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参与者,许可服务站将传统维权模式升级为“预防—调解—维权”全链条保护机制,作为行业自治与司法协同的桥梁,为司法裁判提供行业标准参考。
记者了解到,以座谈会的深入交流及许可服务站的挂牌成立为契机,经海南省版权协会大力协调、推动,音集协认可了琼海市人民法院此前作出的系列类案处理标准,当场提交4宗案件的撤诉申请书,琼海市人民法院即时制作准许撤诉裁定书并现场送达。许可服务站的运行立见成效。
从“刚性司法”到“柔性治理” 优化机制提效率
针对文化娱乐行业版权纠纷痛点,许可服务站也制定了标准化解决方案。在KTV曲库授权方面,明确权利边界并通过音集协集中授权避免海量单独授权的低效问题,推广地区差异化收费标准;网络传播侵权方面,建立“通知—下架”快速响应机制并推广电子证据固定技术;纠纷处理标准化方面,构建“咨询—调解—确认—宣传”流程,建立基于侵权情节、经营规模的赔偿计算模型。许可服务站预计将版权纠纷平均解决周期控制在1个月内,分流法院50%以上诉讼案件,降低侵权发生率30%以上,同时通过批量案件处理分摊成本,减少企业商誉损失。
相比传统诉讼模式,“调解优先+司法确认”机制在效率、成本、司法保障方面优势明显。黄凯成介绍,以往的音乐版权纠纷解决周期在3—6个月,通过该机制可以缩短至15—30天,琼海案例中4宗案件实现“当日撤诉、当日送达”,调解成功案件可节省60%—80%的维权成本,含律师费、诉讼费等。同时,司法确认程序免收案件受理费;调解协议经司法确认后具有强制执行力,避免后续执行难题。如北京“诉非云联机制”调解成功率64.7%,昆明著作权纠纷联合调解中心通过行政调解与司法确认无缝衔接大幅缩短维权周期。
在“法院+政法委+行业协会”协同模式中,音集协承担多重职能。作为行业代表参与纠纷调解,提供著作权专业意见,如明确KTV曲库授权中系统供应商仅获复制权、KTV 需另获放映权的行业规则;构建“侵权—转授权”良性循环,提供一站式调解与许可服务;为司法裁判提供类案处理标准参考,推动区域裁判规则统一;推广电子取证技术,加入可信时间戳,明确网络平台注意义务边界。
“未来,许可服务站模式将在海南全岛推广,并依托音集协全国性组织优势推动跨区域调解标准统一和案例互认,东莞等地已形成成功范本,为全国复制提供借鉴。”周亚平说。
周亚平提到,音集协在海南自贸港的版权保护建设布局是一项长期规划,聚焦数字版权保护领域。音集协后续将持续探索区块链技术确权、授权与维权,建立数字版权快速登记交易平台,参与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制定。由于海南自贸港的特殊意义,在跨境侵权治理方面,音集协也将发挥桥梁作用,推动与境外组织签订相互代表协议,探索自贸港框架下跨境纠纷调解机制;推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纳入制度集成创新案例,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新型运营模式,并定期发布版权保护白皮书。
“通过‘行政监管+司法指导+行业自治’的协同治理,海南正为全国版权保护提供可参考的‘柔性治理’样本,助力自贸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周亚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