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新闻更有“度”

作者:杨红义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8-08

  在信息爆炸与传播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新闻报道的质量与价值愈发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新闻有‘度’”不仅是一种写作理念,更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责任的践行。笔者认为,把握好“向度、鲜度、温度”三个维度,可以让新闻更有“度”。

  向度:新闻报道的价值坐标与方向

  引领新闻的“向度”决定着报道的高度与深度,是新闻工作者政治素养、时代洞察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本文将“向度”具象化为“向天”“向地”“向人”三个方面,从“俯仰天地”的报道坐标系中,论述如何使新闻报道既能“指点江山”又能“扎根大地”,实现政治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向天”就是“顺势而为”,要求新闻工作者具备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与时代使命感,紧扣国家大政方针,把握社会发展脉搏。在《培育“银发经济”新动能》报道中,笔者聚焦山西运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将地方实践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紧密结合,既展现了山西省运城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成果,又呼应了党的二十大关于民生保障的决策部署。这种“因势而谋”的报道思路,使新闻作品成为连接国家战略与地方实践的桥梁。

  “向地”就是“应势而动”,强调新闻报道要立足基层实践,关注现实问题,挖掘新闻素材。《在芮城,看“第一”》报道中,笔者通过与兄弟县(市、区)的横向比较,梳理发现其“率先”“唯一”“遥遥领先”的亮点,继而深度发掘其背后的“第一引擎”“第一方阵”“第一支撑”,展现了新闻工作者察地脉、接地气的实践智慧。

  “向人”就是“就势而发”,要求新闻报道聚焦民生冷暖,回应群众关切,以“眼睛向下”的姿态贴近基层。在《取消晚自习,教育还好吗?》报道中,笔者以山西省运城市实验中学的改革实践为切入点,通过“课堂45分钟效率提升”“学生考入名校比例不降反升”等数据,回应家长对素质教育的担忧。报道既呈现了改革的成效,又探讨了教育本质的深层问题,彰显了新闻工作者“与群众对话,因势而谋”的责任担当。

  鲜度:新闻内容的创新活力与独特

  表达新闻的“鲜度”是吸引受众、提升传播力的关键要素。在笔者看来,可将“鲜度”分解为题材鲜、角度鲜、由头鲜三个层面,以“察人所未察、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发”的办法,使新闻报道既能“出新”又能“入心”。

  新颖的题材选择是新闻报道吸引受众的关键。在《“英雄”落泪凤凰城——大片〈英雄〉运城遇冷调查》中,笔者敏锐捕捉到“大片票房遇冷”这一反常现象,通过影院硬件落后、盗版盛行等分析,揭示了基层文化市场发展的困境。报道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视角切入,展现了“察人所未察”的选题智慧。

  独特的报道方式能使常见题材焕发新生。《西关村人爱开会》报道了一个基层治理卓有成效的“老模范”。对这个老生常谈的题材,笔者以“言人所未言”,通过独辟蹊径,抓取该村十多年如一日的“月例会”作为切入点,通过常开会、开管用的会、干部群众“爱开会”,生动反映出基层民主在凝聚人心、促进发展方面的独特政治气象。这种突破固有思维、寻找独特视角的报道方式,使新闻作品在同类题材中脱颖而出。

  巧妙的新闻由头能迅速吸引受众注意力。《交警张强的国庆节》报道中,笔者以“微信运动步数18000步”为新闻由头,通过“指挥交通时汗流浃背”“家人路过路口仅能挥手示意”等细节,展现了基层交警的奉献精神。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体现了“发人所未发”的由头创新。

  温度: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与情感

  共鸣新闻的“温度”是连接媒体与受众的情感桥梁,是新闻作品感染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来源。笔者将“温度”具象化为锁定人、关爱人、打动人三个层面,以“人性视角、人文气息、人本关怀”的报道理念,使新闻报道既能“记录时代”又能“温暖人心”。

  秉持人性视角,将报道对象锁定最基层的普通群众。在《茫茫盐池产硝人》报道中,笔者以“整硝块,干部员工齐上阵”“中午饭,烤着馒头喝热水”“半夜里,顶着大风追‘棚屋’”等特写镜头,展现了运城盐池产硝一线干部职工的信仰与坚守。报道浓墨重彩,反映最基层劳动者的生产生活样态,人物形象立体丰满、亲切感人,彰显了新闻工作者对基层民众的人文关怀。

  融入人文关怀,走进情感世界,实现以心比心。在《鄢云飞的“浪漫红颜”》报道中,笔者以“18年坚守葡萄种植”“三次试验终获成功”的奋斗历程为主线,展现了葡萄种植户鄢云飞创业创新的执着与梦想。报道通过“小心翼翼揭开葡萄包裹纸膜”“如红宝石般的串串果实”等场景描写,传递了劳动者对劳动成果的珍视之情。特别是从葡萄特优品种“浪漫红颜”的引育成功关注到终身伴侣“浪漫红颜”的人生大事,对创业者从生产生活到情感世界的全方位报道,使新闻作品更具感染力。

  彰显人本关怀,是新闻报道引发情感共鸣的关键。在《“垦荒大王”范福年的光荣与奋争》报道中,笔者以“才49岁就胡子拉碴、满头白发”“30年的家当全搭进去”等细节,展现了农业创业者范福年的巨大牺牲。报道通过“2300亩荒沟仅开垦400亩”的现实困境与“引黄河水建高科技农田”的宏大愿景对比,凸显了主人公的理想主义情怀,使新闻作品不仅是事实的记录,更是精神的传承。

  综上所述,在媒体融合深入发展的当下,新闻工作者更应把握“度”的辩证关系,在多元价值中寻求平衡,在守正创新中提升质量。

  (作者单位:山西运城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