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扬帆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作者:本报记者 米瑷琪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8-01

  主题:文化出海——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

  嘉宾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全民阅读与融媒体智库理事长 李忠(中)

  全民阅读与融媒体智库研究员、中新国传(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马萧萧(右)

  主持:《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米瑷琪


  7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全民阅读与融媒体智库理事长李忠,全民阅读与融媒体智库研究员、中新国传(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萧萧做客“悦读香港·高端访谈”,以“文化出海——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为主题,围绕文化出海的实践探索、香港在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以及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路径等话题展开探讨,全景呈现了深耕全民阅读与文化出海的实践成果。


  多元活动扎根香江

  编织文化交流纽带


  访谈开篇,李忠详细介绍了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以下简称集团)近年来在香港持续开展的5项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如同一条条纽带,将内地与香港的文化血脉紧密相连。

  作为集团推广全民阅读的标志性品牌,“书香中国万里行”大型巡回采访活动于2024年首次走进香港,通过深度访谈、实地探访等形式,聚焦香港的书香建设;2025年,活动不仅开展“书香四川”与“书香香港”的跨城交流,还走进香港的书店、文化馆等文化场所,全方位挖掘“书香香港”的文化内涵。“我们不仅要记录香港的阅读故事,更要探索文化与文明在香港的交融轨迹。”李忠说。

  “妈妈导读师”亲子阅读大赛,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7月16日举办的香港赛区活动中,香港年轻父母与孩子共同演绎了《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孟母三迁》等传统文化故事,300余名观众连续4小时沉浸其中,这让我们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香港的深厚根基。”李忠指出,未来集团将组织香港获奖代表与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家庭开展交流,让文化传承跨越地域界限。

  同步开展的“微笑彩虹·书香温暖童年”公益活动,则聚焦优质阅读资源的共享。集团联合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持续向香港的学校和家庭捐赠简体、繁体中文及英文少儿读物,为当地少年儿童提供浸润传统文化的精神食粮。“我们每年都会举办这项活动,让书香持续温暖香港少年儿童的童年。”李忠说。

  此外,“悦读香港·高端访谈”系列活动已连续两年在香港书展期间举办,邀请内地与香港的出版家、作家、文化名人等展开对话,挖掘阅读推广的实践经验;而新近启动的“城心城艺·中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系列微纪录片”全球首发活动,更是创新性地以影像形式,将中国民间文艺与国际传播相结合。

  这5项活动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集团在香港的文化布局,既丰富了香港的阅读生态,更搭建起内地与香港文化交流的平台。


  线上线下双轨联动

  构建出海立体传播网


  李忠在访谈中阐述了集团以香港为枢纽的立体传播思路,核心在于线上线下双轨并行。

  线下传播方面,集团从2019年起便通过“妈妈导读师”等活动,将内地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引入香港中小学,形成“引进来”的文化互动;更计划启动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家庭交流,让香港的文化实践“走出去”,与内地形成共振。“我们要让香港的年轻父母带着孩子到北京、上海,看看内地的书香氛围;也让内地家庭走进香港,感受那里的阅读热情。”李忠说,这种双向互动不仅是文化传播,更是情感联结。

  线上传播则依托全球媒体矩阵,实现文化影响力的提升。集团联合中新国传(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新国传)打造的“书香中国万里行”全球传播平台,已覆盖数十亿受众。“我们要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书香生活,让全球看到香港市民拖着行李箱排队购书的热情,看到孩子们收到捐赠图书时的雀跃。”李忠表示,这些真实的文化场景,能让国际社会感受到中国人丰盈的精神生活,理解中华民族的创新力与学习力。

  集团可以通过香港这一窗口,一方面,将香港的阅读文化、出版成果进行传播,用香江的书香氛围感染内地读者;另一方面,把内地的优质内容通过香港推向国际,让中华文化的多元表达被更广泛的人群接纳。在这一过程中,香港作为国际自贸港的优势被充分激活,既汇聚内地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版权内容,通过香港面向全球进行分发与传播;也将海外优秀数字化文化作品引入香港,让世界优秀文化碰撞互鉴。“这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文化多样性的共享。”李忠强调。


  技术赋能全链服务

  创新布局全球平台


  马萧萧在访谈中集中介绍了中新国传在文化出海方面的探索和规划。作为集团文化出海的执行平台,中新国传以“三全战略”(全媒体传播、全产业链运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指引,利用渠道、技术和专业能力的独特优势,在国际传播、文化出海、版权维权等领域形成了全链路服务能力。

  渠道优势是中新国传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中新国传与全球多个知名社交媒体平台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不仅搭建起覆盖全球的账号矩阵,更与平台成立工作小组,每周同步内容趋势与受众需求。“平台会告诉我们,近期华语内容中哪些中国元素受欢迎,我们据此调整传播重点,实现供需精准匹配。”马萧萧介绍道,目前,中新国传运营的资讯类账号超200个,涉及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全球观看人数超3亿人次,真实粉丝超百万人;文化出海类账号中,粉丝超10万的账号逾10个,粉丝超百万的账号5个,总粉丝超500万,观看次数超15亿。其中,YouTube上的影视专栏频道订阅量达130万。

  技术赋能加速传播效率。依托自主研发的“国际传播与文化出海一键式分发平台”,中新国传实现了内容生产、AI智能创作、多平台适配分发的全流程自动化。马萧萧说,配套的版权监控与存证平台,更通过区块链技术为文化出海保驾护航。他举例道:“2024年10月,我们成功为《电脑报》维权,终止其原创视频在YouTube被侵权传播并获赔偿。”

  在具体实践中,中新国传的案例展现出文化出海的深度转化智慧。针对中国功夫片的国际传播,其不仅投放原片与片花,更制作时长超过原片的解读内容,详解叶问等角色的门派渊源、武术流派背景,在YouTube上打造出30多万粉丝、篇篇点击量10万+的垂直频道。“很多海外受众通过这些解读,从‘看热闹’变成‘懂门道’,成为武术文化的深度爱好者。”马萧萧说。

  面向未来,中新国传正规划以香港为基地的三大新布局:近期拟在香港注册企业,联合本地机构推广香港电影、美食等特色文化;建设国际数字版权贸易平台,实现与全球数字文化内容的双向流转;拓展跨境电商业务,利用香港优势建立海外物流存储基地,将3C产品、文创衍生品等通过香港销往全球,实现“文化+产品”协同出海。“香港背靠内地、面向世界的独特优势,将让这些规划事半功倍。”马萧萧表示。

  从香江之畔的亲子阅读到全球网络的文化传播,从传统故事的现代表达到民间文艺的国际亮相,集团与中新国传的实践,正勾勒出文化出海的清晰路径,以阅读为根基,以技术为引擎,以香港为桥梁,以国际传播为手段,让中华文化在“各美其美”中实现“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正如李忠所言:“文化出海不是简单地输出,而是在与文明对话中,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国的精神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