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中勾勒出网络版权治理“法治图谱”

作者:焦和平 梁龙坤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29

焦和平


梁龙坤


  2025年,国家版权局联合多部门发起的“剑网”行动迎来20周年。这项始于2005年的专项行动,以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为核心目标,不仅维护了我国网络传播的版权秩序,更在行政规制与司法裁判、立法完善的互动中,勾勒了我国网络版权治理的法治图谱。


  动因回望:剑指网络盗版侵权现象


  2005年首次“剑网”行动开展前夕,我国互联网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2005年底,网民数突破1亿大关,位居世界第二。超大网民规模虽有利于产业发展,但也产生了大量版权问题。一方面,盗版现象规模化。盗版影视、音乐等内容通过各种技术渠道非法传播,执法、司法难以及时应对匿名化、跨地域的网络侵权,严重损害创作者和企业的利益。另一方面,行业秩序混乱。影视、音乐等领域因版权保护缺失,滋生“免费传播—非法牟利”的灰色产业链。部分网站通过盗版内容吸引流量后通过广告盈利,导致正版内容持有者难以生存。

  2005年,《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出台,网络版权行政执法,有了更具针对性的制度保障。同期,2005年“剑网”行动发起,面对互联网时代版权保护的严峻挑战,中国通过专项行动推动制度落地、塑造行业秩序,既回应了国内外权利人的诉求,也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生态构建提供了保障。这一系列作为为《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出台打下了良好基础,推动互联网产业从“野蛮生长”转向合规发展,为后续互联网内容产业的正版化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剑网”行动不断适应新业态发展,充分发挥行政监管的灵活性优势,积极回应新兴领域的版权问题。如“剑网2022”专项行动强化对NFT数字藏品、“剧本杀”等网络新业态的版权监管。“剑网2023”专项行动将体育赛事、点播影院、文博文创等领域纳入整治重点。“剑网2024”专项行动将短视频、直播版权等领域列为专项整治重点。“剑网2025”专项行动则将流媒体智能终端等纳入整治重点。


  价值延伸:完善网络版权治理体系


  第一,破解执法难题。“剑网”行动构建联合执法体系,破解网络版权侵权复杂性难题。网络侵权盗版行为涉及技术开发、内容传播、平台运营等多个环节,单一部门难以全面覆盖,多部门通过分工协作形成合力。

  同时,联合执法有助于技术赋能精准打击,应对新型侵权挑战。面对短视频搬运、AI深度伪造、NFT数字藏品侵权等新型网络侵权手段,多部门协作能够整合技术资源实现精准治理。这种技术协同使执法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此外,专项行动还打破了地域与部门壁垒,形成“线索共享—联合行动—统一收网”的立体化执法格局。

  第二,推动司法衔接。“剑网”行动聚焦网络版权侵权犯罪重灾区,接连发现、查处、侦破一系列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刑事案件。部分案件呈现出技术化、产业化、跨境化特征,侵权者借助加密传输、分布式存储规避监管,通过规模化分工形成犯罪链条,甚至利用境外服务器实施跨国侵权。“剑网”行动的突破不仅是个案打击,更推动了版权司法体系的完善。

  具体而言:一是通过行刑衔接机制,将行政线索高效转化为司法线索,形成“行政执法兜底+刑事司法震慑”的闭环;二是促进技术治理能力升级,依托区块链存证、AI内容识别等技术构建版权监测网络,使治理从“事后追溯”转向“全面防控”;三是通过公布典型案例,形成“查处一案、震慑一片”的治理效应。

  第三,促进制度完善。2005年施行的《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与“剑网”行动形成“立法奠基—执法强化”的互动结构,共同构建了我国网络版权的行政保护体系。该办法作为首部互联网版权部门规章,确立了平台的“通知—删除”义务、责任及有关执法规则,为“剑网”行动提供了执法框架。“剑网”行动则以该办法为依据,并通过新增重点名单预警制度、发布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对重点、新兴领域提出监管意见等方式推动行政保护制度不断完善。

  随着“剑网”行动的深入,2014年,国家版权局开始建立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制度,旨在通过事前警示和重点监管,遏制网络侵权盗版。预警名单的发布成为法院判断平台是否“应知侵权”的重要标准,推动了“红旗原则”的适用。2015年,国家版权局制定了《关于规范网盘服务版权秩序的通知》《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两部规范性文件,针对新兴领域采取了规范举措。而这两个领域的监管和治理,都是“剑网2015”专项行动的重点任务,最终通过规范性文件固定治理成果,形成了长效的治理机制。

  第四,拓展多元调解方式。为有效化解产业主体之间的矛盾,各地监管部门积极开展版权案件调解工作,以柔性监管方式为企业营造包容的监管环境,有效推动政府与平台企业的联合治理。如“剑网2020”专项行动调解网络版权纠纷案件达925件。广东“剑网2024”专项行动,通过调解促成广州某公司与侵权企业达成和解,获得高额赔偿金并公开道歉的良好成效。“剑网”行动中的调解工作通过高效、灵活的纠纷解决机制,有效缓解了司法资源压力,促进了版权生态的修复与升级。其成效不仅体现在案件化解数量上,更在于推动企业版权纠纷化解方式的拓展和行业自治能力的增强,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网络版权保护体系丰富了实践经验。


  治理启示:网络版权与数字经济的共生逻辑


  “剑网”二十载,不仅是一部中国网络版权治理的奋斗史,更是行政力量推动治理创新的实践样本。“剑网”行动打破“单一治理”的桎梏,构建起“行政执法+行业自律+司法衔接+多元调解”的多方共治生态。它揭示了一个根本规律:数字时代,法律规则的生命力不在于静态文本,而在于行政监管、司法保障、技术赋能与市场力量的动态调适。当“避风港原则”从“被动免责”进化为“主动治理”,当平台从“信息管道”转型为“正版生态”,互联网内容产业终将以繁荣的发展态势回应:最好的版权保护,是让创作者安心创作,让传播者共享红利,让使用者拥抱正版,这正是“剑网”行动给予全球数字版权治理的深刻启示。

  (作者分别系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