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加强社会共治 书写网络版权治理新篇章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29
梁 飞
自2005年启动以来,“剑网”行动已连续实施20年,为净化网络空间版权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治理领域从早期重点打击网络影视、音乐盗版,逐步拓展至网络文学、游戏、软件、知识资源平台、网络教育、电商平台、短视频等网络全领域。在这一过程中,网络版权治理模式也在不断演进,从早期以行政执法为主,逐步转变为“常态化监管+社会共治”的综合治理模式,打造了中国式版权治理体系,展示了中国式版权治理能力。
衔接行政监管与市场自治
历年“剑网”行动在聚焦权利人和产业界反映强烈的重点整治领域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共治对网络版权秩序建设的作用。一方面,强化平台在版权审核、处理方面的责任,促使平台建立更加完善的版权管理机制,从源头上减少侵权盗版行为的发生。例如,一些大型网络平台通过投入大量技术和人力,建立起较为科学、高效的版权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平台上的内容,及时发现并处理侵权行为。另一方面,积极调动大型网络平台、行业协会、权利人组织、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积极性,推动各方市场主体成立相关版权保护联盟、版权(利益)共同体,建立版权合作与保护的社会共治机制。这些联盟和机制整合了各方资源,形成了强大的版权保护合力。比如,行业协会组织专家制定行业版权保护规范,为企业提供快速维权指导;权利人组织则通过集体维权等方式,降低权利人的维权成本,提高维权效率,批量案件调处降低涉案企业法律风险成本,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成为连接行政监管与市场自治的重要纽带。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以下简称文著协)作为我国唯一法定的文字作品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自2008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持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让权利人利益最大化,促进产业发展的宗旨,在网络版权治理的社会共治模式中积极作为,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发挥集体管理组织应有的作用。
从2009年9月开始,在“谷歌数字图书馆版权门”事件中,文著协与谷歌代表进行了三轮谈判,与中国作协、中国文联以及地方群团组织协调,向全国作家、作者、出版机构发布维权倡议,众多作家、出版社加入到由文著协组织的维权阵营中,迫使谷歌缩小和解协议的适用范围、提交扫描中国图书清单,并向中国作家道歉。在随后的苹果App Store、百度文库、儿童文学作家“3·15”维权、“知网模式”等标志性事件中,文著协均积极发挥法定地位和专业优势,主动作为,有组织地发动作者和其他权利人公开维权,组织专业研讨与交流,有力提升了版权的社会关注度和公众版权意识。
为更好落实“剑网2022”专项行动,在中宣部版权管理局指导下,文著协积极联合“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知识资源平台、行业上下游30余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知识资源平台版权合规建设与健康规范发展共同体”,并发布倡议书。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文著协在整合社会资源、推动版权行业共治方面的引领作用。通过发挥自身在法定地位、集体授权、集体维权、批量协调版权纠纷、国际版权合作与版权贸易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平台、期刊、作者建立公平合理的授权关系与利益分配机制。在实际操作中,文著协针对知识资源平台长期存在的授权链条不完整、付酬标准不确定、行业自律意识不强和自律机制缺失等问题,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经过反复论证和修改,最终由文著协理事会审议通过了《知识资源平台使用文字作品付酬办法》,同时积极推动制定相关版权许可合同范本或示范条款。这一办法的出台,为知识资源平台使用文字作品的付酬提供了具有行业代表性和实践意义的参考标准,有效维护了广大文字作品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推动了平台的版权合规建设与健康规范发展。
应对人工智能挑战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训练过程中对大量数据的使用、提供人工智能服务以及生成内容侵权等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2024年12月4日,文著协发布《加强人工智能版权保护,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倡议书》,明确提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要在保护创作者、内容生产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几年,文著协联合国际复制权组织联合会、中国版权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知识产权出版社、在华国际出版商联盟等机构举办研讨会,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司法界和实务界人士开展关于人工智能版权问题的专题研讨和培训活动,联合媒体组织撰写人工智能版权治理与版权保护专题文章,开展人工智能版权治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研究,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对版权保护的影响,为国家有关部门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与完善方面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文著协也鼓励会员积极探索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更好地保护自身版权,提升会员的版权意识和应对新技术挑战的能力。
在期刊出版领域,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带来的变革同样深刻。为此,文著协在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首届北方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发布《期刊与作者共建和谐版权生态倡议书》。倡议书从版权保护、技术应用、国际传播、合作规范、AI治理、学术诚信等多个维度切入,形成了立体化的解决方案,标志着期刊版权治理迈入系统性、多维化的新阶段。
在期刊融合发展与国际化进程中,规范期刊授权合作关系、重塑期刊标准化版权规则是关键,期刊与知识资源平台等开展合作时,需依法签订合法规范的授权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法律责任与利益分配,充分保障作者合法权益。同时,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时,要遵循以人为本、技术向善的原则,通过严谨的合同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防止技术滥用导致的版权侵权问题。文著协还积极推动期刊与作者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出台授权协议示范文本和条款,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双方就版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协商,共同营造良好的版权生态环境。
持续提升大众版权意识
版权社会共治共建共享是一项长期工程,对于建设版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至关重要。不仅需要加快版权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修改与完善,而且需要开展系统宣传、教育、研讨、培训、标志性案例查处,完善版权学科建设与职称评定机制,逐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版权人才队伍和国家版权高端智库,积极参与国际版权规则的研讨与磋商。
展望未来,网络版权治理的社会共治模式需要进一步强化和拓展。一方面,通过开展持续常态化的“剑网”行动,关注图书、影视、游戏、动漫等重点作品保护预警,建立重点领域、重点作品版权授权与保护的主动检查巡查机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侵权盗版行为和非法集体管理行为等形成持续的高压态势。充分发挥集体管理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加快版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版权领域严重侵权市场主体“黑名单”制度。另一方面,网络平台、知识资源平台和人工智能企业要强化主体责任,加强行业自律,积极与权利人组织推进版权保护联盟、版权共同体的合作机制,制定行业版权自律规范,建设专业、高效、务实的版权纠纷调解平台与机制,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版权秩序,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版权的良好氛围。
文著协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新技术,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在发挥权利人与使用者的桥梁作用方面持续发力,加强规模化版权授权与版权价值转化,加大批量版权纠纷调处和诉讼维权力度,不断推动网络版权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与各方共同努力,不断书写网络版权治理的新篇章,为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系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副总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