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主编冯克力:

书展接地气 方能聚人气

作者:本报记者 李婧璇 文/摄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28


  “我专程从外地赶来参加今天的活动。”“这是我家亲戚收藏的当年发行的第一本《老照片》。”7月25日下午,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山东展区举办的“老照片新故事”——《老照片》出版主题分享会上,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老照片》粉丝。“我就是想亲自听听《老照片》主编冯克力老师讲讲《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一位读者这样说。

  1996年底,山东画报出版社编辑出版了《老照片》丛书。作为“国内第一家围绕照片讲述历史”的读物,《老照片》曾被称为“摄影版的《读书》”,它的出现亦被视为“读图时代”到来的标志性事件。截至目前,《老照片》已出版159辑,在为历史留下一份形象而鲜活的文献的同时,也证明着一个图书出版品牌的生命力。

  今年71岁的冯克力,因为《老照片》的持续出版,依然继续忙碌着。谈到该丛书选题的策划由来,冯克力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追忆道,这源于山东画报出版社成立之初所做的一本名为《图片中国百年史》的大型画册,“当时,编纂过程中收集了5000多张历史照片,但最后实际选用入书的只有2000多张,剩下的很多照片组成了《老照片》最初的题材库。”

  冯克力追忆说,时任山东画报出版社总编辑的汪家明提出了出版《老照片》的创意,并找到自己鼓励说:“可以放手去做,思想尽量解放,甚至不妨敏锐一些。”冯克力由此开启了自己和《老照片》的职业生涯故事。“通过出版《老照片》,山东画报出版社一下子就火了,也带动了出版社品牌的树立以及其他选题的开发。”冯克力感慨道。

  在冯克力看来,《老照片》之所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在于它比较自觉地把历史照片纳入到历史叙事里,而且很自觉地把老照片作为一种出版资源来开发,这可以说是开了一个先河。从那以后,大量被尘封在档案馆、博物馆里的历史被重新看见。“当然,大家也看到了历史照片本身的历史文化价值,这是文字描述所无法替代的。此外,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为平民百姓提供了一个参与历史叙事的平台,他们更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感受到自己和时代、国家的紧密联系。”

  “我一直被书博会现场的氛围所感染、牵动着!”冯克力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书博会已经从最初的展览、展示拓展到销售,“行业人士来现场逛逛、聊聊,可以了解当下行业发展的趋势、读者的需求等,同时普通读者也能来现场选购。”

  在冯克力看来,当下人们更多的时间被手机和互联网所占据,举办这样一年一度大规模的图书行业盛会,它的覆盖面不仅仅包括行业从业者,更面向广大的读者,对于阅读,尤其是纸质阅读起到倡导及推动的作用。“而这不仅仅有利于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开展,更推动整个文化建设持续深入。图书展会要办得热络、接地气,如逛文化市集般方便,才能聚集更多的读者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