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焕新,功夫电影续写传奇

作者:本报记者 齐雅文 时间:2025-07-16

经典功夫电影被AI重焕,会展现出怎样的面貌?近日,中国电影基金会举行了“功夫电影传承计划·百部经典AI重焕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发布会,会上透露,将依托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对100部经典功夫影片进行修复焕新,让这些电影的魅力重现银幕,焕发新生。

“工程将以科技为翼,让经典跨越时空,让侠义精神与民族气节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生生不息。”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认为,各界应携手,共同推动中国功夫电影从“票房辉煌”迈向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前沿技术注入活力


用AI技术重焕功夫电影,是对经典电影的当代诠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产业所副所长贺涛针对工程的细节透露,“新时代·新动作·新影视”课题(以下简称“三新”课题)作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深入研究AI如何助力动作美学创新,例如通过算法精准分析李小龙、成龙等传奇动作巨星的招式数据,智能生成更符合力学原理且兼具美感的武术动作,为功夫电影注入强劲的科技动能。

贺涛介绍,工程计划综合运用AI修复、数字化重制等前沿技术,让经典影片在视觉特效、叙事节奏上焕然一新,更贴合当代观众审美。同时,“三新”课题将系统构建动作美学数据库、虚拟制作技术规范及叙事创新模型,为行业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标准。

对功夫电影进行传承,离不开强大的资源支持。灿星文化董事长田明透露,为了支持此次工程,灿星文化将开放《英雄本色》《笑傲江湖》等10部经典港片的版权资源,共同开启功夫电影数字化重生的探索之旅,这也是实现AI技术落地的关键一环。

《英雄本色之赛博边缘》就是一个AI焕新的典型案例。苏州奇谭动漫总制片人张青介绍,该片以吴宇森经典作品为灵感源泉,深度应用AI生成角色建模、场景渲染及动作捕捉技术,耗时两年完成从剧本到成片的全AI流程制作。他特别强调,该片创新性地将传统江湖情义与赛博朋克视觉风格熔于一炉,以“冷科技”细腻展现“热人情”,是探索东方美学国际化表达的一次先锋实验,有望明年上映。


  重塑电影文化符号


中国电影基金会电影与城市发展专项基金总监胡敏对工程提出了自己的构想:此次工程绝非简单的类型片复兴,而是一场以电影为载体、以文明叙事为核心的战略行动。胡敏指出,功夫电影的本质是“用肢体书写哲学”,其价值远超娱乐范畴。从李小龙以截拳道打破东西方认知壁垒,到《卧虎藏龙》以竹林对决诠释“天人合一”的东方美学,功夫电影始终是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视觉哲学”。这种以“武”载道的传统,能够跨越语言壁垒,将“和而不同”“自强不息”等中国价值观转化为全球观众可感知的文化符号。

在胡敏眼中,工程的核心在于“以身体实践重构文化认同”。通过动作语言打破西方叙事垄断、用武侠故事传递中国价值、借数字技术激活传统IP,最终目标是让功夫电影成为“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的影像先锋”。

田明也表示,技术无国界,文化需共鸣,东方叙事需要全球视野的当代解读。

作为“功夫电影传承计划公益推广大使”,演员于荣光自幼习武,拥有扎实的武术功底,在银幕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功夫英雄形象。他回忆:“很多年前我们在海外拍片子,功夫电影的受欢迎程度和魅力真是不可阻挡。如何将功夫电影与现在的AI技术结合,推动它进步,是特别有意思的事。总之,功夫电影的传承计划能够和AI时代相结合,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特别兴奋在这个时候能搭上这班快车。”

据了解,着眼全球传播,这些AI重制版功夫电影也将通过精准多语言译制、深化与海外主流流媒体平台合作等多元方式,有效触达全球“Z世代”观众。其中,《英雄本色之赛博边缘》已与奈飞、迪士尼+等国际平台达成重要合作意向,未来将着力探索“东方美学+全球叙事”的创新出海模式。

从李小龙以拳脚打破文化壁垒,到成龙用喜剧功夫征服世界,中国功夫电影始终是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的“金色名片”。张丕民表示,中国功夫电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侠义精神与民族气节。工程不仅是对经典的崇高致敬,更是以AI技术为纽带,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创新融合的重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