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见字,何止如面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14
最近,我常想到这个问题:书会消失吗?
想了一段时间,我意识到,文字是书的中心,书在未来有多大的空间,主要取决于文字。
那么,文字还重要吗?
这个问题乍听略荒诞。但细想来,又不无必要。
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人类正构建着足以覆盖地球每个角落的数字神经系统。这一系统似乎能够即时传递一切形式的讯息。海滩少女迎风舞动的丝丝长发,身后搁浅多时的虾蟹奋力挣扎时甩起的水珠,以及水珠中透射的阳光的静谧温暖,通过网络瞬息即可抵达亿万人的瞳孔,激起无数人奔赴海边的隐秘欲念。相比之下,一笔一画写成的文字确已略显笨拙了。
是的,文字还重要吗?我把这个问题装在心里,稍有闲时,便拿出来琢磨品味。我读了一些阐文释字的书,试图一探究竟。说来有趣,后来,我却在偶然读到的一本与此题似无关联的书中,隐约看到了答案。
我畅销书读得并不多。一次到朋友家做客,无意翻到李娟老师的《我的阿勒泰》时,闲读几行便被吸引住了。
很难一下说清,吸引我的是什么。字里行间似乎并无高深之意,也没有很多令人拍案称奇的绝句,华词丽藻更是没有多少。书中记述的,大概都是生活的琐碎。读时,我竟萌生出这样的想法:我的生活琐记,运气好的话,会不会也能畅销?想完嘴角一扬,不免自嘲。但就是这样一本略显普通的书,令我爱不释手。
书中一定有些奥妙。这奥妙不全然来自阿勒泰特有的神秘感,或者作者搁浅大漠、夜宿荒原的离奇故事,再或舞会、烟花凝结起的人间温情。肯定不止这些。
读到深处,我大概有了些体会。这些体会源于书中字里行间透出的气息,一种恬淡的气息。
后来看到作者的采访视频,我知道,这种气息是作者身上自有的。她通过笔触,传递给了我们。
因为这种恬淡,她的文字朴素而真诚。她坦然地将自己的生活细细讲述给我们,如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她久未见面的朋友,如同我们彼此面对面促膝而坐。因为这种恬淡,她对生活的观察也是淡淡的。读到夜宿帐篷逢风遇雨的经历时,我尤为感叹,这样的一家老小,竟有着如此坚韧的能量,如换作我,恐早已心灰意冷。因为这种恬淡,我似乎看到了儿时的自己,回忆起自己初到县城读书时往农村老家带这带那的场景,回忆起彼时淳朴、安宁的心境,与作者在乌鲁木齐打工时大包小裹回家探亲的经历与感受如此相似,不禁感慨,这种恬淡,随着自己生活经历的变化,恐怕只能是久远的回忆了。因为这种恬淡,书中呈现的一切都如此美好,而那些我们未曾想象的离奇经历在恬淡文风的映衬下,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我读的不是阿勒泰,而是李娟老师眼中的阿勒泰。假如真的置身阿勒泰,难说我会不会有同样步步入胜的体验。
没错,文字描述的不是阿勒泰,而是李娟老师眼中的阿勒泰。文字,是对精神世界的刻画与联结。这,便是文字的玄妙之处。
文字是人的精神世界的输出,而从来不是客观世界的真实记录。后者,有很多信息形式用以实现。例如,图像、视频、声音,这些都可以用于记录和呈现外在所谓客观世界。我们很可能记不清多少次浏览过关于阿勒泰的影像、照片,这些影像、照片接近真实地呈现了阿勒泰的人文风貌,但我们并没有获得太多同样深刻的触动。
当然,图、影、音也可以呈现人内在的精神世界,但我想,那些只是精神世界的映射。我们驻足画前、沉入影音,所闻所见往往能够激起内心深处的种种情愫。但这些情愫难免会有些含混、模糊,即使我们认为通过作品捕捉到了作者的精神世界并与之关联,这种捕捉、关联也无疑是有限的,甚至可能是一种误解。
而文字自然并非仅仅是精神世界的映射,而称得上是一种刻画。文字对精神世界的捕捉、记录可以如此细腻,以至于影、音、图等其他信息形式无可与之比拟。也正是这样细之又细的对精神世界的呈现,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结才得以如此深入、细微而充满奥妙。我想,《我的阿勒泰》其魅力恰源于此。
文字有很多“魔力”,常常为我们所忽略。文字是能够穿越时间的特别信使,没有文字,我们何来历史?又何谈知识?文字也常常穿越万水千山,送来款款深情。文字还可以卑微之“躯”调动千军万马。寥寥几字,便引得一代又一代人热血沸腾,历史上并不鲜见。依靠文字,今人可以向古人求教,逝去之人可以精神长存。文字还创造了抽象世界,概念间的关系令很多人痴迷不已。没有文字,就没有今天的科学体系及社会文明。
在文字似乎说之不尽的种种益处中,其对精神世界的刻画、联结,是最为不可替代的。或许有人会说,语言也有同样的效力。我想,今天的语言已是无法脱离文字的语言。试想李娟老师如若口述阿勒泰的生活经历,而未经文字整理,还会有今天这一让人爱不释手的畅销佳作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语言,在今天,更大意义上是文字的另一种呈现。语言本身,并无法如同文字那般用于对精神世界进行细致入微且系统深刻的记录。显然,这种记录需要依赖文字来加工、整理。
是的,对于未来书的命运,《我的阿勒泰》给了我明确的答案。文字是不可替代的。即便书不再普遍以纸质形式呈现,也会继续以其他形式得到延续。精神世界如此丰富微妙的我们,怎能离得开书呢?
从这一答案引申开来,我们也不难看到读书的真正意义。书将我们与他人的精神世界相联结,使我们得以从中汲养。书所呈现的文字对人思维认知的塑造,远非其他信息形式能够比拟。
读好书,能让人沉入安宁,在静谧的思绪舞动中认识自我,并不断抵达新的自我。读好书,能让人不断“结识”真正的益友良师,以牵引我们不断打开精神世界中层层叠叠的新的大门。读好书,能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现实,又超然于现实,在虚实之门的旋转中打开更多的生活窗口,自由呼吸。读好书,能让我们得到正念的洗礼、思想的升华、知识的照耀,让我们前进的脚步更加厚重、坚定而充满力量。
感恩文字。感谢《我的阿勒泰》。
(作者单位: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