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版权保护管理中心走进小学开展版权科普活动——

守护创意 “哪吒”同行

作者:本报记者 朱丽娜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10

  活动现场,杭州市版权保护管理中心负责人为同学们讲课。 主办方 供图


  “叮,良渚第一小学的小探险家们请注意!杭州市版权保护管理中心的神秘使者带着超有趣的知识任务来啦!这次,我们跟着小英雄哪吒,一起闯入奇妙的知识产权世界,揭开版权保护的超能力秘密!”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版权保护管理中心走进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第一小学,开展了一场以“守护创意,从了解版权开始”为主题的科普活动。此次活动的主讲人、杭州市版权保护管理中心主任、杭州市版权保护与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施娟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版权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加强青少年版权教育尤为重要。我们选择‘哪吒’这一跨越时代的文化符号作为切入点,既贴近学生兴趣,又能直观展现版权保护全链条——从古代神话的文本创作,到现代动画电影的形象设计、音乐制作,每一个环节都凝结着创作者的智慧,也离不开版权的守护。”


  从哪吒故事讲版权


  “大家看过《哪吒》系列电影吗?知道电影背后的故事是如何被保护的吗?”活动伊始,施娟以提问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她结合哪吒形象的演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版权的含义:“从《封神演义》小说中脚踏风火轮的少年英雄,到现代动画电影中突破传统的‘魔童’形象,哪吒的故事经历了无数次改编和再创作。每一次改编都凝聚着创作者的心血,而版权就像一把‘保护锁’,确保这些创意不被随意窃取或篡改。”

  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版权的重要性,施娟通过时间轴展示了哪吒形象的变化,并强调:“无论是文字、图画、音乐还是电影,只要凝结了人类的创造性劳动,就应当受到版权保护。”随后,她列举了生活中的常见场景:“如果你花了一周时间画了一幅哪吒主题画,别人未经允许就临摹并参加比赛,你会怎么想?这就是对原创者权益的侵害。”

  活动设计中,“版权守护者”“魔法小锁”等趣味化比喻贯穿全程。通过“正版VS盗版哪吒卡”的实物对比,例如,印刷质量、防伪标识等,孩子们直观理解了“色彩模糊”“纸张薄软”等盗版特征;“真假哪吒大挑战”互动环节则利用IP吸引力提升参与度。施娟进一步解释:“视觉形象是原创设计的‘DNA’——哪吒的红肚兜、乾坤圈、风火轮,这些标志性元素是不是让你一眼就能认出他?”她展示了几组正版与盗版哪吒玩具图片,对比指出:“盗版产品往往粗制滥造,不仅侵犯了创作者的权益,也可能误导消费者。购买正版产品,既是对创作者的尊重,也是对自身权益的保障。”

  文字与声音同样是容易被忽视的版权领域。“《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中的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还有主题曲《哪吒》的旋律,这些都属于版权保护范畴。”施娟提醒同学们,“未经授权,在网络平台发布电影片段、使用背景音乐,甚至改编歌词,都可能构成侵权。”现场播放的一段电影片段引发讨论:“如果有人把这段视频剪辑后发到短视频平台,没有标注来源,也没有获得授权,这算不算侵权?”同学们纷纷点头,并踊跃分享自己的看法。


  做版权的小小守护者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分组参与实践任务,将所学版权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讲台上摆放着几款哪吒主题商品,包括正版手办、盗版贴纸和山寨漫画书。同学们化身“侦探”,通过观察包装、印刷质量和防伪标识辨别真伪:“正版包装上有出版社名称和条形码!”“盗版漫画的纸张很薄,颜色也不鲜艳!”在讨论中,大家总结出了辨别盗版的小技巧。

  同学们还拿出自己创作的哪吒主题画作,在讲师指导下学习为作品“上锁”。“在作品背面写上姓名和创作日期,就是最简单的版权声明;如果参加比赛或展览,记得保留底稿或拍摄过程照片。”施娟补充道,并介绍了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方法,比如添加水印或上传至作品登记平台。

  活动尾声,杭州市版权保护管理中心向同学们布置了一项创意任务:设计一款“版权保护标志”,要求融入哪吒元素。同学们纷纷展开想象,有的将哪吒的风火轮设计成盾牌形状,象征“守护创意”;有的将混天绫化作“禁止”符号,呼吁抵制盗版。此外,参与者还获得了由杭州市版权保护管理中心颁发的“版权小卫士”证书,以表彰他们对原创精神的尊重。


  播撒尊重原创的种子


  良渚第一小学的老师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同学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懂得了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这种教育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更有意义。”学生家长也表示,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尊重原创的种子。

  谈及活动策划的契机,施娟特别提到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遭遇的盗版侵权事件。“《哪吒之魔童闹海》5年制作周期,与盗版产业链的猖獗形成强烈对比,是当前版权治理的典型样本。”她强调,选择哪吒这一传统经典IP切入儿童教育,既因其在儿童群体中的高认知度,更因真实案例中侵权者受法律制裁的结果,能有效传递“保护国产创意就是守护文化根基”的价值观。

  “青少年是未来的创作者和消费者,培养他们的版权意识,对构建健康的创新生态至关重要。我们希望通过类似活动,让版权保护成为社会共识。”施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