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动人奋斗史诗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6-27
静谧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金银滩草原深处曾矗立着我国首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二二一厂。中国首颗原子弹、氢弹相继在此横空出世,铸就了举世瞩目的“两弹一星”伟业,也让“中国原子城”的荣光永载史册。“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寒竹与李海娈合著的《誓言无声》,以人类学田野调查般的学术匠心,耗时十载追踪近百位二二一厂亲历者的生命轨迹,描绘出震撼人心的集体记忆。这部突破宏大叙事范式的非虚构力作,通过微观口述史的细腻笔触,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谱系。
群英荟萃——原子弹背后的平凡英雄。在《誓言无声》的微观史视野中,作者捕捉到一组组沉甸甸的数字:高峰时有65000多名建设者。建设之初的1958年,就有6400多名来自河南的热血青年,3000名转业干部和复员战士,2000多名建筑工人奔赴金银滩。为了国家的需要,6700多名牧民迁离金银滩,离开了他们的祖辈生活的故土……这些数据补充了人们对“两弹一星”工程的固有想象。
作为中国核工业发展史的重要口述文献,该书以编年史为叙事框架,通过基层建设者群体视角建构起二二一基地建设的多维历史图景,还原了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书中微观叙事与历史档案形成互文,让“两弹一星”精神转化为可触摸的生命质感。
血汗凝筑——壮丽的精神丰碑。新中国成立初期,各行业涌现出一大批劳动模范。凭借老人们的记忆,《誓言无声》勾勒出激情燃烧岁月中的许多感人的劳动故事,这些用生命丈量信仰的劳动者,以血肉之躯铸就了永恒的精神丰碑。正如老人回忆中频繁出现的“敬佩”“感动”“深受鼓舞”等评价,先进事迹产生的精神感召力持续激发着建设热情。
此外,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团队始终秉持务实的工作作风。从总指挥到一线技工,每个岗位都保持着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正是这种全员奋斗,让看似不可能的尖端工程在戈壁滩上化为现实,用最朴实的劳动书写了共和国工业史上最动人的篇章。
薪火相传——时代脉络中的精神交响。二二一厂的建设者数十年如一日严守秘密,连至亲都不知他们究竟在做什么。耄耋之年的建设者重返二二一基地旧址时,他们为曾参与这项改写民族命运的伟大工程而骄傲,更为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誓言而自豪。
《誓言无声》的价值不仅在于复原历史现场,更在于搭建起贯通时空的精神栈道——那些在草原深处默默无闻的奉献者身影,在艰苦环境中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平凡英雄,他们用最质朴的劳动谱写出国防现代化进程中最动人的奋斗史诗,这也是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精神底色。
《誓言无声》
寒竹李海娈著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25年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