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价值发现者 生态构建者 品牌传播者
——媒体在打造城市创业创新生态中的作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6-27
2025年开年后,杭州“六小龙”的火爆出圈让全球目光聚焦到了杭州。杭州的创业创新生态也被放到显微镜下进行研究,其中提到较多的是杭州的“四到服务”和“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服务理念。
诸多讨论里很少提及杭州本地媒体的角色。实际上,相比其他城市,杭州本地媒体在深度报道杭州创业创新上有更持续的热情,还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杭州创业创新生态打造中。以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为例,旗下有万物生长大会和杭州(国际)未来生活节两大科创IP,分别举办了9届和8届,前者通过发布“杭州独角兽榜单”成为过去一年杭州头部科技公司的展示窗口,后者搭建“人文+科技”嘉年华拉近了前沿科技和大众的距离,每一届都能吸引10万人到场。
在内容层面,杭报集团下属的《都市快报》于2025年1月7日刊发《杭州四小龙:闪耀的东方神秘力量》一文,在众多官媒中率先提出“小龙”概念,发出了“六小龙”出圈的官媒第一声。
杭州“六小龙”的火爆出圈,也说明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大众强烈关注的公众话题,是需要官方媒体耕耘的热土。而自2016年以来,《都市快报》围绕科技领域的创业创新开展的各类实践表明,在科技报道领域,都市类媒体可以从传统的信息管道进化为创新的基础设施之一,在价值发现、生态构建、品牌传播等方面扮演更重要角色,从而在打造城市创业创新生态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价值发现者:新技术新公司面向社会的重要亮相
从媒体职责出发,科技类相关报道本身就承担传递信息、传播知识的职责。
对都市类媒体来说,报道新技术本质上是一种科普,但如何用大众都能听懂的语言做好晦涩技术的“翻译”工作,很考验记者对技术本身的理解和持续跟踪能力。2023年2月13日,《都市快报》用三个版的体量刊登了《ChatGPT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的特写报道,详细介绍了这款席卷全球的应用是怎么来的,背后的重要技术有哪些,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崭新的时代。这一报道在中小学学生之间广泛传阅,部分段落让他们会心一笑。为了迎接中国航天日,《都市快报》推出了四个版的特稿《火星的孩子》,详细解读人类距离移民火星还有多远,对SpaceX和国内民营航天的发展做了全景式的记录。
一年多后,2024年高考的新国标卷第一和第二道作文题分别和人工智能以及太空探索相关,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报道,才让我们和年轻读者有了持续的连接。
而对于新涌现的企业来说,来自官方媒体的报道也起到了信用背书的作用。《都市快报》不止一次遇到新涌现的创业公司员工拿着报纸或者链接向家里人证明自己不是误入了一家传销公司,有公信力的媒体对这些企业进行报道,也有助于它们获取融资和政府政策支持。
《都市快报》的经验表明,即使杭州各部门对辖区内的创业创新项目做了详细的摸排,依旧无法做到全覆盖,媒体报道是它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今年年初,《都市快报》挖掘了一位富阳从事无人机研发的“00后”创业者,报道刊发后就有未来科技城管委会找上门主动要求对接,刊发当天无数投资人和政府部门找到小伙子,其中不乏外地的投资机构。
生态构建者:创业创新资源的深度连接
目前,《都市快报》围绕创业创新已经构建了两个平台,一个是线下展会未来生活节,定位为中国版的“西南偏南”;一个是围绕内容展开的“九千光年”,目标是打造杭州本地版的36氪。两个平台本质上起到连接创业创新资源的作用。
未来生活节致力于拉近前沿科技和大众的距离。被称为“杭州第七龙”的灵伴科技Rokid早在2017年首届未来生活节就来参展,当时就有不少观众感慨,杭州居然有那么酷的公司。第二届未来生活节上,刚在余杭看完场地的强脑科技创始人韩璧臣做了分享。
这么多年下来,不少杭州的科创产品通过这一平台完成了面向大众的初次亮相,并且收集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去年参加展会的程天科技,在参会结束后回去就对外骨骼机器人进行了改良,今年成功出圈。
“九千光年”是《都市快报》2024年开始运营的新闻产品,除了日常报道,更主要的是聚集杭州新的创业创新力量,在团市委指导下成立的“九千光年俱乐部”,目前已经有近50位企业或个人会员,开展了多场线下活动。通过线下活动,会员与会员、会员与观众、会员与投资人之间会碰撞出很多的火花。比如和浙江科技出版社一起,围绕创业创新开展了图书出版业务,未来科技公司想要出学术著作或者公司史都可以和浙江科技出版社合作。
今年“六小龙”火了之后,俱乐部资源正在被广泛赋能给《都市快报》的时政、会展、科学、金融等核心部门,与科技局、教育局、人才办等部门有了更深入的合作,同时也将这些部门的资源有效地导入到相关企业,进一步激活了杭州创业创新生态的活力。
品牌传播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传播服务
《都市快报》和阿里、银泰都创办于1999年。26年来,我们在杭州这座城市一路成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都市快报》在服务这些创业创新企业的过程中,深刻了解到他们不同阶段的需求,并且在传播侧给予帮助。
以《都市快报》服务的另一家杭州创业企业涂鸦智能为例,我们是最早报道这家企业的杭州本地媒体,在初创时就给了传播支持。当时它的主要诉求是让投资人、政府部门,包括员工家属了解它。随着企业的成长,这个诉求变成了让更多B端客户了解它是做什么的,这期间涂鸦智能也参加了未来生活节,举办了线下的签约仪式。在赴美上市之后,涂鸦智能在舆情管理上有更多的需求,我们也结合自身资源给出了不少建议和方案。
“六小龙”的出圈,大量杭州的科创企业被放到了聚光灯下,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大部分初创企业没有公关部,也没有公关意识和应对媒体的经验。像《都市快报》这样经常和企业来往的媒体正在扮演着重要角色。和涂鸦智能一样,随着这些公司的成长,在公关、品牌、市场上对传播的需求更丰富也更细化,需要借助外部力量补充公司羸弱的品牌体系。因此,一家拥有全案策划能力和渠道扩散能力,并且与这些企业保持长期联系的当地媒体就有了很多机会。
从实践来看,2016年至今,包括涂鸦智能在内,有近20家被提供过服务的初创公司在羽翼渐丰后和《都市快报》开展合作。这些企业的公关、品牌高管又成为“自来水”,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更多初创企业,为它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服务,形成了良性循环。
换句话说,和杭州政府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一样,在传播是企业刚性需求的前提下,媒体也能通过自身的积累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作者为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都市快报》党委书记、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