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温度——“158”雷锋服务站纪实》

穿越时代的灯塔

作者:杜冬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6-16

  作家孟昱创作的《南京温度——“158”雷锋服务站纪实》(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以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时代楷模”“江苏时代楷模”等多项重量级荣誉的铁路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为创作对象,记录了第一代领衔人李慧娟的峥嵘岁月、第二代领衔人孙燕光的时空往昔、第三代领衔人施凤英的流年记忆、第四代领衔人黄吉莉和许慧玲的携手共进,以及当前生力军代表吴晓娟的成长之路,通过重点描写几位代表人物传承与践行雷锋精神的事业接力线,勾勒出“158”雷锋服务站在近60年光阴延展中的清晰脉络。

  报告记事,文学写人。作品严格遵循了这一思路,立足真实事件和客观事实,通过文学笔法的渲染,将发生在“158”雷锋服务站中的人物、故事以更具文本表现力和情感冲击力的形式展现出来。作者通过质朴文字,将温情洒满了书中角落。李慧娟自发成立“学雷锋班组”的初衷、孙燕光全力帮助“施南京”一家人的善举、施凤英悉心照料“盲童辉辉”的言行,以及黄吉莉、许慧玲探索“158”在新时代下新发展的实践,还有吴晓娟对弘扬雷锋精神的执着等,每一篇章都包含着大量真实案例。

  对于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来说,除了主题的深刻性、表述的文学性外,一定还会有独特的立足点,那是作者思想内核的凝缩。在我看来,这部作品的内涵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词:一是“传承”。“158”之所以从诸多爱心组织中脱颖而出,几代人的接续坚守是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二是“平凡”。“158”的客运员们无一不是平凡的人,她们有着平凡的经历、经营着平凡的家庭,也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尽力服务好每一位有需求的旅客。从这个角度说,“平凡”是“158”最亮眼的底色,客运员们以平凡之躯缔造不平凡之业,产生全国范围的影响,成为了平凡人干事创业的生动写照,这对于社会弘扬正能量,特别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塑造,具有积极的意义。三是“爱心”。“158”的肇始、成长与壮大过程中,爱心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是从未偏离的追求,不论是第一代领衔人发自内心地帮助旅客的行为,还是进入新时代后,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帮扶作业流程,爱心的光芒从未黯淡。

  在对作品主体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之外,《南京温度》作为报告文学所携带的史料价值同样值得关注。例如在序章中,作者从享有“中国最美火车站”美誉的南京站引入,对车站的源起及变迁进行了梳理,使读者能够大致了解南京站的前世今生。再如,作者对“158”的由来和演变进行了追溯,从南京站建站初期根据上级要求设立的“母婴候车室”,到跨入新世纪自主创设的“重点旅客候车室”(后更名为“158”工作室),再到拥抱新时代的“158”雷锋服务站,陈列出了“158”一路走来的点滴印记。

  2025年是“158”雷锋服务站被授予全国“时代楷模”10周年,在这个颇具意义的时间节点,这本书的出版发行恰逢其时。一直以来,全国各地向“时代楷模”学习的浪潮此起彼伏,在这长盛不衰的学习热情背后,反映的是人们对于作为榜样的“时代楷模”们的认同与崇敬。《南京温度》以作为“时代楷模”的“158”雷锋服务站为叙述中心,将“158”客运员们的动人事迹呈现给读者,并借助文学的魅力,让读者在阅读中真实感受榜样的引导和力量,从而努力在更大范围尝试形成一种思想共识,即时代楷模并不是悬浮的道德符号,而是真切流淌在身边的汩汩温泉。

  《南京温度》的创作完成了,但书中描绘的故事却未到终章。“158”雷锋服务站经历了岁月的绵延,见证了时代的跨越,如今已从历史中走来,在当下优雅转身,正向未来阔步而去。我们有理由期待着,在雷锋精神的指引下,“158”雷锋服务站能更持续地发挥出“时代楷模”的典型示范作用,能带给人们更多的温暖和感动,能创造更为广阔精彩的前景与可能,也能为南京这座千年古城增添更深沉的独特韵味。

  看温情南京城,新时代春风遍起;感六朝古都暖,“158”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