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编辑如何从“编书匠”向“产品经理”转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6-1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媒体的广泛普及,读者的阅读习惯、信息获取方式以及对知识产品类型的要求都发生了巨大转变,传统出版业长期依赖的纸质出版模式遭遇发展瓶颈。在今年3月举办的华东六省少儿出版联合体营销峰会上,出版权威人士指出,编辑不仅要会编书,更要懂用户、会讲故事、能整合资源,向“产品经理”和“编剧”转型,方能在流量战中赢得先机。
传统“编书匠”角色的局限性与转型的紧迫性
市场环境变化给传统编辑带来了挑战。大部分传统编辑主要围绕纸质图书的选题策划、内容审校与编辑加工方面开展工作,专注于文字内容质量把控。然而,多种新媒体的出现,使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从单一的知识需求转向获取情感共鸣、娱乐趣味体验等方面。
当前出版行业竞争已从单纯的内容竞争演变为全产业链竞争。头部出版机构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造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出版生态。相比之下,仍以“编书匠”模式运作的编辑,因缺乏供应链思维与跨媒介传播能力,无法有效整合资源,难以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从“编书匠”向“产品经理”转型需要的四种能力
将捕捉的热点与提供的情感价值相融合。编辑转型需突破简单追热点的思维定式,要深入理解互联网传播规律与用户情感需求,将出版物中的知识价值转化为打动人心的故事。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国之脊梁》就是因为编辑团队摒弃传统的人物传记撰写方式,通过细腻的叙事手法,将科学精神与人性光辉融为一体,同时借助重要时间节点,用短视频讲故事,引爆了市场,销售了250万册。
将创意与供应链思维相融合。在出版行业,“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已成为共识。编辑需从单纯的创意策划者转变为具备供应链思维的“内容产品经理”,主导产品从创意到落地的全流程。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团队在选题策划阶段,就与印刷厂商、发行渠道、营销团队紧密协作,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整产品形态与生产周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从选题策划、内容创作到图书发行的全流程,展现出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与市场响应速度。
将专业性与趣味性融合。在新媒体语境下,编辑还必须探索趣味化、可视化的表达方式。海南出版社的《半小时漫画经济学》系列,通过创新的漫画+段子形式,在严格把关知识准确性的前提下,将高门槛的经济学知识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易于传播的内容,完美契合了新媒体生态。
要具备讲好故事的编剧能力。新媒体时代,编辑需从单一的文字编辑向多媒介内容制作与传播转型。编辑不仅要为图书内容把关,更要为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态提供脚本思路,理解视听语言,参与内容制作全流程。中信出版集团在推广《原则》等重磅经管图书时,其编辑团队深度转型为“传播编剧”,通过自主策划撰写短视频脚本、设计直播内容流程并亲自出镜演绎,成功将专业厚重的图书内容转化为引爆流量和销量的新媒体视听产品。
从“编书匠”到“产品经理”的转型路径
编辑转型为“产品经理”,首先要成为掌握深度内容的“产品经理”。在选题策划阶段,需改变传统思路,将营销思维前置。策划之初就要明确目标用户画像,提炼核心卖点,规划在新媒体端的呈现形式和传播路径。同时,要对图书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拆解为可独立传播的知识模块,如金句、模型图、案例等,并设计免费引流、付费深度等不同层次的知识产品矩阵。此外,要学会运用平台数据、用户反馈等进行数据分析,以数据驱动选题策划、印量决策和营销资源分配。
编辑要成为有专业价值的传播策略师。这要求编辑具备“翻译”能力,将专业术语、复杂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和视觉形式,如制作信息图、动画解读等,降低用户认知门槛。同时,要善于运用故事化叙事手法,挖掘书中的案例、人物故事、观点冲突,包装成具有传播力的商业故事或认知升级故事。此外,编辑要主导或深度参与核心传播物料的策划,包括深度书评、作者访谈提纲、短视频脚本框架等,确保专业调性与传播效果的统一。
编辑要成为资源生态的整合者与价值放大器。编辑需充分激活专家网络资源,将作者、专家与新媒体平台、社群高效连接,策划闭门沙龙、主题直播等高质量活动。在跨界合作方面,凭借对商业生态的理解,积极寻求与咨询机构、行业协会、科技平台等的合作,拓展内容分发和用户触达渠道。此外,编辑要树立IP化运营思维,对有潜力的作者、方法论或丛书品牌进行长期规划和运营,积累品牌资产和用户认知。
出版机构运营创新:为编辑转型提供支撑
一是应改变传统考核方式,不仅关注编校质量和品种数量,更要考核策划项目的市场反响、知识产品开发收益、用户增长情况等,对成功案例给予重奖。
二是打造“专业内容中台”,设立专门部门或强化现有团队,提供数据分析、视听制作、新媒体运营培训等支持,将编辑的策划思路转化为高质量的传播内容。
三是要给予编辑更大的决策权和灵活性,在营销预算使用、合作资源对接、产品定价等方面充分授权。
四是严格管控价格,需坚决抵制低价倾销,强化“知识投资”属性的市场认知。
(作者单位: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经济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