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是另一种“寻找”

作者:蔡林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5-19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快节奏时代,我们常常被海量信息所包围,在忙碌之中生出些许钝感。但总会有一些触动你内心的人与事,让你从内心深处再次燃起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甘宇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生命能量的英雄,寻找甘宇就是这样一个创造奇迹的故事。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报告文学《寻找甘宇》,近日获得2024年度“中国好书”殊荣。《寻找甘宇》是对“搜救甘宇”这一影响深远的公共事件的文学复盘。书中以小切口讲大主题,采取多线叙事、时空交错的手法创作中国故事,刻画了平凡英雄群像,彰显、弘扬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是灾难文学表达的一次创新。


  深度介入:

  中国故事的价值共鸣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6.8级地震。在山崩地裂的瞬间,水电施工员甘宇,为了挽救其他人的生命,与同事一起冒着生命危险拉闸泄洪,结果让自己陷入17天的生死绝境,牵动了上亿国人的心。

  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助理石龙第一时间策划了这个选题。我对这个选题的价值深度认同:这个“平凡人创造生命奇迹”的故事足以引发人们对生命价值、社会责任等议题的思考。

  寻找甘宇的故事也引起了作家卢一萍的持续关注。卢一萍感动于甘宇身上蕴藏的大爱,从这个“90后”身上看到了我们国家新生代的力量。卢一萍应下了这个选题,同时找到了一位合作伙伴——赵郭明,两人同为军人出身。

  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的贺劭清曾经采访过甘宇,他爽快地给了我甘宇的手机号码。2023年2月7日,作者、编辑、主人公在四川人民出版社见面,一起敲定了选题。

  在中共甘孜州委宣传部大力支持下,2023年3月起,两位作者耗时3个多月走访泸定地震灾区,采访甘宇本人、救援人员、医学专家等40余人,反复核对时间线、地理细节(如猛虎岗地形、水电站结构),确保事实清楚准确,细节丰沛感人。

  采访工作困难重重。摆在两位作者面前的第一道关,是主人公性格腼腆,而且死里逃生的历程也是他内心深处不能触碰的伤疤,采访进展缓慢。

  作者没有操之过急,更没有轻言放弃,而是通过与主人公深度沟通,逐步建立信任、建立友谊。慢慢地,甘宇卸下了思想包袱,一点点敞开心扉,回忆起17天里的片段。与此同时,作者从深度参与救援的甘宇堂兄甘立权及其他救援者身上打开突破口,捕捉到了大量有效信息。

  在此期间,编辑、作者通过反复交流碰撞,确立了作品的叙事方位:从个人叙事转向英雄叙事,并就语态、方言俚语与情节、细节进行了多次探讨。


  专业把关:

  编辑思维促进文本优化


  文本打磨过程中,编辑深夜与作者沟通交流是常态。为了加快出版进度,我们采取了滚动“作业”的方式:作者改好一两章,我们审读、编辑加工一两章,及时沟通、解决问题。

  编辑团队从读者的视角进行预判,坚持以细节打动读者。我们认为,甘宇的震撼力恰恰在于“普通人”属性——一个28岁的水电施工员,在极端环境下迸发的生存本能。建议削弱“高大上”表述,强化他失联第五天因绝望试图放弃,又因听到直升机声音重新燃起希望的矛盾心理。

  在审读和编辑加工的过程中,针对内容,我们运用了编辑专业思维的底层逻辑,要求任何关键情节都必须满足当事人陈述+物证/第三方证言+专业知识支撑。

  对于文本中的瑕疵,我们跟作者一一作了沟通,进行了优化处理。

  比如,原文中叙述当地民工只顾自己逃生而不救他人的状态,让人觉得这些人自私自利。其实,但凡经历过生与死、血与火考验的人,都会有这种本能的行为,这是人之本性。后来,这些民工也参加了危险的救援行动,可见不是贪生怕死之人,而是当时的特殊环境使然。我觉得这类可能引起误解的故事情节不必要,对其作了删减处理。

  再如,重大突发事件中的中国救援,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精心组织,但文中对民间救援力量描述太多,对其他救援方式表述内容还不够。这些问题后来都进行了细致处理,作者对省、市特别是泸定县、石棉县党委、政府所做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工作作了较为详细的交代。

  编辑与作者的这种深度协作,使《寻找甘宇》最终成为了既有纪录片般的真实质感,又具备思想厚度的作品。


  匠心独具:

  内容与形式有效结合


  我们始终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社会责任感来打造此书。从文字打磨、图片选择到版式设计,都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社领导的精心指导未曾缺席。社长黄立新一直强调,要思考让甘宇这个中国故事出彩“出圈”,形成规模品牌效应。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以《寻找甘宇》打前阵,做一个“中国故事”系列,聚焦现实题材,讲述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中国故事。

  版式怎样设计才能出新意?是用彩色图片还是黑白图片?如果做成彩色,那更像新闻纪实作品,不适合这本书的格调,做成黑白更不合适,毕竟故事的结尾是甘宇成功获救。考虑再三决定,只选取新华社、川观新闻、红星新闻提供的少量图片作为篇章页的背景图,呈现真实的在场感。

  2024年9月3日,在无数次推倒重来后,书的封面终于确定了下来。那一天,看着封面上的文案:“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致敬伟大的时代和平凡的英雄。”我们满心欢喜。

  一本书的价值延伸,融合出版是一个好的路径。本书的线上数字资源,以二维码上书设计,扫码可以回溯“逆行英雄甘宇的十七个日夜”,极具号召性和感染性。在这一主题之下,分别策划了“收听·故事回响”“深入·甘宇自述”“复刻·现场还原”“铭记·英雄群像”等栏目,旨在借助音频、视频、图文等多种形式,引领读者重返灾害现场,倾听甘宇自述,回望平凡英雄。

  《寻找甘宇》收获多项荣誉。除了入选2024年度“中国好书”外,还入选2024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2023年度四川省重点出版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等。目前,四川人民出版社正积极与英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亚美尼亚等国达成版权输出意向,让中国故事得以在全世界更广泛的范围内继续传播,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作者系四川人民出版社科学与教育出版中心主任、《寻找甘宇》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