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加速转型升级

作者:张原 史佳鑫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5-14

  在宏观经济承压、市场需求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印刷包装行业整体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头部企业凭借技术积累、客户稳定和产业链整合能力实现稳增长,而部分企业因业务分散、战略失误或外部冲击陷入困境。

  深耕主营业务,提升竞争优势。从36家A股印刷包装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中可以看出,企业财务出现严重分化。部分企业如顺灏股份、永吉股份和翔港科技实现净利润同比超50%的增长,而鸿博股份、东峰集团等受限于产能过剩与需求萎缩,净利润跌幅突破400%。

  两极分化中,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的企业,大多进行主营业务的深耕与创新,呈现出稳中有变、变中创新的发展态势。如新宏泽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36696.19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49.72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07.19%和220.99%,双增长幅度在36家企业中处于最高。该公司始终专注烟标设计、生产和销售,在客户积累、规模化生产能力、研发创新、工艺技术、整体服务能力等方面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将印刷包装的低门槛转换为高门槛。同时专注自研喷头、激光技术等领域的爱司凯,生产标签印刷设备的龙头企业炜冈科技等,也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

  技术创新驱动,数字转型加速。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加快数字化转型、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是印刷包装上市公司的普遍选择。如中荣股份、盛通股份等加大智能包装、AI技术应用投入,推动柔性产业与供应链效率提升。森林包装、东港股份等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布局环保材料,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体系。不过,从披露情况看,多数公司对新业务领域还持审慎态度,强调存在技术、市场、管理等多重风险,新业务能否形成有效利润还有待市场检验。

  外部风险防范能力亟待加强。2024年,海外贸易风险持续发酵,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新的不确定性。上市公司中,海外业务是出口型企业业绩的重要支撑。例如,2024年创源股份的产品销售以国外市场为主,其中对北美地区销售收入占比为86.11%。国际贸易环境恶化,或将给出口业务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对此,出口型企业应持续优化全球产能布局,提升本土化服务能力,增强供应链韧性。从各公司年报来看,加强全球化运营、完善海外生产基地布局,是应对海外贸易风险的重要举措。

  (作者张原系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教授、经济系主任,史佳鑫系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