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竹亭》:
中式美学演绎东方神话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5-07
近日,由恒星引力传媒出品制作的古装奇幻剧《淮水竹亭》播出,剧集以宋代美学为基底,汇聚东方美学表达与侠义精神内核,通过精致的视觉呈现和丰富的文化符号,重构了一个兼具古典意蕴与现代审美的奇幻世界。《淮水竹亭》上线不到一日,便刷新2025年爱奇艺剧集首播热度纪录,引起观众对于剧中剧情人物的讨论。
《淮水竹亭》的叙事结构以中国神话故事为框架,打造少年意气群像,构建出完整而自洽的奇幻世界。这个奇幻世界被分为圈内和圈外两部分。在圈内,王权家、东方家等世家大族组成一气盟,同时,王权弘业、杨一叹、张正等8位世家二代成员组成面具团,维护公平与正义,共同探寻这个世界的秘密;在圈外,黑狐试图放大众生内心阴暗面,逐步吞噬圈内的一切。在圈内族群携手对抗圈外黑狐的大背景下,剧集探讨着不同立场、不同种族冲突下的相互理解和包容。
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淮水竹亭》将成长叙事融入奇幻背景,通过少年群像的刻画,将这一精神进行了现代化诠释。剧中,东方淮竹所代表的神火山庄为退隐状态,远离纷争;王权弘业外冷内热,运筹帷幄中维护着世界的秩序与和平。面对人妖对立的复杂局势时,主人公们始终秉持正义与和平的信念,其行为既是对传统侠义精神的继承,也是对现代价值观的呼应。
同时,通过面具团这一设定,剧集透过群像视角,讲述面对身份与责任时的个人选择。性格各异的面具团成员来自不同家族,戴上面具后,他们打破个人身份的桎梏,成为守护正义的集体象征,这种群像塑造不仅增强了故事的丰富性,也为观众提供了多样化的情感投射对象。
而在反派角色的塑造上,剧集也并未将妖的形象简单处理为“恶”的化身,而是赋予了复杂的情感与动机。例如在百目妖君与毒娘子的剧情中,剧集呈现了他们为彼此牺牲的爱与守护的故事,打破传统叙事中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可以说,《淮水竹亭》体现了创作者对人性多面化的探索,既丰富了角色内涵,也为整个故事注入了现代人文关怀。
如何让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是古装奇幻剧面临的重要课题。《淮水竹亭》通过更具烟火气的东方幻想美学风格,在场景设计上融合宋代美学与数字绘景技术,使画面兼具古典意蕴与现代冲击力。在中国传统美学的视效制作下,剧集以清新淡雅的主调呈现出中国古代画作的温婉与宁静,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侠情。
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高洁,从人物造型到场景设计,剧集将竹子作为美学符号贯穿始终,打造出具有电影质感的中式古典美学。例如,东方淮竹的服饰以竹纹为饰,神火山庄与淮水竹亭的布景则以竹林为背景。
同时,剧集大量使用中国传统图案和元素,借鉴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和民间艺术形式,如刺绣、剪纸、錾铜等,融入针刺无骨花灯、油纸伞、绒花、秦淮灯、平阳漆器、甄绣等非遗文化,为角色造型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此外,剧集在场景设计中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绘画元素,如圈外场景“黑苦情树”的造型借鉴了五代宋初画家李成的《寒林平野图》,其扭曲的枝干与焦土背景形成强烈对比,既具象化潜藏的危险与躁动,又赋予画面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动作设计上,《淮水竹亭》同样注重古典意韵的传达。打斗场面中,神火与剑光的特效既保留了传统武侠的利落感,又通过奇幻元素的加入增强了视觉冲击力。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也为古装剧的视觉表达探索着新路径。
从《苍兰诀》《永夜星河》到《淮水竹亭》的热播,恒星引力“东方幻想”系列剧集持续挖掘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出一个既具有东方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幻想世界。
(作者系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