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在报纸视觉表达中的实践探索

作者:陶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5-07

  手绘插画自古以来就是纸媒内容呈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书籍中的插图,如宋版古籍中的工笔人物图,或明清小说中的版画插图,均承载着“图文并茂”的传播理念。进入近代,随着摄影、排版、数字印刷等技术的发展,报纸视觉内容逐步走向图像化。然而,新闻摄影受限于客观场景,难以表达抽象议题或复杂信息,而手绘插画恰恰具有高度自由的表现力,可通过象征、写意、卡通、拼贴等多种方式表达新闻内涵。进入21世纪,手绘逐步被重新关注并引入重大主题报道之中,成为视觉表达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2023年,由《嘉兴日报》与《湖州日报》联合推出的手绘拼版报道,以“撤地建市四十周年”为主题,通过视觉统一、概念协同与手绘长卷式叙事,赢得了读者与业界的广泛好评,并于2024年荣获浙江新闻奖新闻版面一等奖,充分展现了地方报纸在视觉创新与文化传播融合路径上的探索力。

  两报联合创意视觉实践研究

  背景与主题设定。2023年7月27日,正值嘉兴与湖州撤地建市40周年之际,两地媒体联手策划推出了特别报道。《嘉兴日报》与《湖州日报》统一设计框架、版面风格与标题系统,推出跨版拼接手绘长卷,形成视觉上的“同题共答”。整组报道以统一的“一枝两朵竞异彩 嘉兴湖州撤地建市40周年特别报道”作为视觉主导,体现了区域一体化、城市双生发展的深层意义。

  两报在视觉表达中各自凸显地方特质。嘉兴方向主标题为《四十砥砺 在嘉兴遇见共富未来》,核心关键词为“红、和、潮”,突出红船精神、和谐社会和勇立潮头的改革先锋形象;湖州方向则以《四十不惑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为题,围绕“绿、实、礼”三个关键词,展现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的产业基础和崇礼重教的文化精神。

  手绘创意的融合表达。这次联合报道以手绘插画为视觉主线,突破摄影的记录局限,用艺术化的方式串联起两座城市的历史轨迹与现代图景。嘉兴重在表现“红船起航、水网交汇、市井人文”的气韵,而湖州则通过对太湖生态、丝绸文化、非遗技艺等元素的呈现,突出城市底蕴与生态人文。

  尽管画面风格略有差异,但整体使用了统一的色彩基调和排版系统,确保整组拼版在视觉上保持协调一致。这种“双城双视角、共同一主题”的视觉表达,是传统报纸在重大主题叙事上的一次探索性突破。

  主题视觉的叙事逻辑。在拼版布局上,两报均采用了长幅卷轴式构图,将时间轴与空间线索结合,通过手绘图像串联新闻信息,形成“视觉主干+内容分支”的多层叙事结构。图像内容与标题、导语、数据图表互为补充,强调“看图即得意,读文更深入”的传播逻辑。

  手绘插画的加入,使得两地在共同主题之下能够保持视觉统一的同时,也能展现出鲜明的地方个性。这种“统一中有差异”的视觉策略,有效兼顾了品牌识别度与城市文化表达。

  手绘在新闻表达中的多重价值

  情感传达与文化认同。手绘插画不同于冷静记录的照片,它更倾向于“表现”而非“再现”。在地方新闻表达中,它往往能够唤起受众对故乡、历史、文化的认同。《嘉兴日报》以“红船精神”为核心视觉意象,通过手绘表现党的历史与地方发展脉络,形成市民共鸣。城市形象、地标建筑、百姓面孔通过画笔具象化,不仅增强了叙事的情感密度,也提升了地方报纸作为城市文化载体的功能。

  提升版面美感与阅读体验。手绘插画打破传统版面构图局限,实现视觉自由组合,在编排上穿插文字、灵活绕图、层次分明,让读者停留时间更长、阅读体验更沉浸。《嘉兴日报》的长卷拼版设计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使整版阅读节奏起伏有致,信息传递紧凑有序。手绘作为画面主导语言,提升了整版的艺术品位,也刷新了公众对“地方报纸美学”的认知。

  扩大传播力与社会影响力。手绘作品在社交平台极具“二次传播”潜力,易于转化为H5、长图、新媒体素材,实现从纸媒到全媒体的转化。《嘉兴日报》该组版面在公众号、客户端平台同步推出,实现了主流报道的“视觉破圈”。作品一经推出即在多个官方平台发布,并引发广泛转发与评论,成为地方新闻事件与视觉传播融合成功的典范。

  《嘉兴日报》与《湖州日报》这次联合推出的手绘跨版特别报道,以高度一致的主题策划和视觉语汇,打破了传统纸媒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单一表达方式,彰显了区域报纸在视觉转型中的合作潜力与创意高度。该作品在视觉叙事、数字工具运用与媒介融合上的探索,不仅展现了地方媒体在创意表达上的雄心,也为未来区域报纸联合策划、视觉共建提供了现实范式。手绘插画正以其独有的温度与表现力,成为纸媒焕发时代感与文化力的重要路径。

  (作者单位:浙江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