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校劳动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样本

作者:颜佳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5-07

图书简介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采用比较分析方法、调查研究方法、多学科研究方法,立足新时代背景,从阐释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内涵出发,论述了加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要求,分析了当前高校劳动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从课程体系建设、载体拓展、方法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实践教学探索等方面探讨了具体的实施路径,比较全面地构建了一个研究高校劳动教育的全新理论框架。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广大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回应时代需要,围绕高校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体制机制、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典型经验等开展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高校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样本。杨小军等著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探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一书,深入挖掘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新内涵,阐释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结合当前高校劳动教育现状,从课程体系构建、载体拓展、方法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实践教学探索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对高校劳动教育作了比较深入的学理探究,既有对高校劳动教育规律性问题的思考,也有对高校劳动教育操作性问题的探索,为推动高校劳动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学术参考。细读该书,认真品味其中的文字,仔细感悟其中的思想,更觉字里行间流淌出时代气息,文字深处彰显着教育担当。

  选题承载厚重价值。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将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应“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新定位,对推进高校劳动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2021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劳”被纳入国家教育方针,五育并举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旨在培养素质更全面、实践能力更强、更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这对高校办好劳动教育、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出了明确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劳动教育是一个大课题、大概念。该书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深刻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从新的历史高度审视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新内涵、新定位,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强化“四最”的劳动观念教育,强化辛勤劳动的劳动态度教育,强化诚实劳动、人本关怀、家国情怀的劳动品德教育,强化实践出真知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教育,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学理化阐释与学术性表达,也是对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解析与有效落实,为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有益参考,是一本管用的政策宣传书、专业指导书。

  内容契合现实需要。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一直有重视劳动教育的传统。大学是衔接学校与社会的重要桥梁,劳动教育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意义重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工作。受制于学科归属模糊、实施评价缺位、资源保障不足等原因,劳动教育在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仍然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或多或少存在“重教育、轻劳动”“形式新、内容旧”“有过程、无评价”“作秀多、实干少”等问题。现实中,一些大学生缺少基本的劳动技能,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劳动,既看不上又做不好,劳动与教育之间存在断裂或不协调的状态,学校教育内容与实际劳动技能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和深度融合。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将劳动教育做实做细、落地生根,是时代所需、未来所向。全书围绕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课程体系构建、教育载体开发、教育方法创新、实践教学拓展等方面,分析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应然和实然状态,构建个人、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五方联动”模式。当前,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缺位甚至缺失,给学生的成长成才带来了较大负面影响。高校的劳动教育,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如何根据现实条件提供的可能,从第一课堂走向第二课堂,让大学生真正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书中有很好的答案。

  表达充满时代气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教育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劳动环境、劳动内容、劳动方式等也都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生了深刻且广泛的变化,高校劳动教育也应该跟上时代步伐,推动理念、标准、方法、技术的同频共振、多维互动,加快推动劳动教育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该书回应数字时代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尝试探索现代科学技术赋能高校劳动教育的方式方法,让劳动教育插上科技翅膀,链接智慧大脑,大大拓展了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全书立足网络平台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的“第一空间”这一时代背景,将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的有效结合视为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着力点,探索劳动教育网上与网下结合的多种形式,通过主动占领网络媒体的舆论高地、守住大众传媒的基础阵地,促进现实社会与虚拟网络的深度对接融合,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和参与意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书还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将虚拟仿真引入劳动教育教学,推进虚拟仿真环境下高校劳动教育实践教学课程化,将虚拟仿真、影音视听和在线学习集成在一起,通过情景模拟、历史再现、角色体验等方式,形成更震撼、更丰富、更直观、更形象的劳动教育场景,有效拓展了劳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时间和空间。此情此景,让人真切感受到,高校劳动教育真的有“制”可循、有“料”可用、有“法”可依,真的可以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真的可以“活”起来、“火”起来。

  (作者为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