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开放麦:拥抱时代变革,赋能知识成长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30
《有言以对》作者史欣悦在2025北京书市朝阳主展场进行分享。
4月18日下午,中信书院于北京举办“未来开放麦:拥抱新浪潮”趋势交流会,聚焦“如何活出确定性”的时代命题。活动特邀经济学家、《刚性泡沫》作者朱宁,北京大学教授胡泳,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自洽》作者史欣悦等嘉宾,从经济趋势、媒介变迁和职业发展的角度,为身处变革时代的企业与读者带来一场思想盛宴。
活动中,中信书院发布了2025知识服务全新升级计划,以知识服务新范式回应创新之道,回应未来之变。数十位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媒体代表齐聚一堂,超30万人线上共享活动精彩内容。
朱宁: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下中国的破局之道
朱宁在主题演讲《2025经济趋势展望:机遇与挑战》中指出,2025年全球经济最显著的特征将是“不确定性”。
他详细分析了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贸易体系的冲击,并指出,破解当下困局需要系统性施策,房地产与资本市场稳定是首要前提,仍然需要用“止跌回稳”政策来提振消费和投资两驾马车。
面对挑战,朱宁强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呼吁社会各界对中国经济建立积极预期。他特别提到,中国外贸出口在过去3年对经济增长贡献近20%,手机、新能源汽车、芯片等高科技产品占比持续攀升,整个出口过程中产业附加值越来越高,展现出中国制造的强劲韧性和国际竞争力。
胡泳:AI时代,人类创造力何以立足?
胡泳则以其著作《后人类的后真相》为引,分享了自己对AI时代变革的观察和思考。
他指出,当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已展现出文本生成、逻辑推理、图像处理等专业应用能力,甚至可能迈向通用AI方向,但创造力的本质仍根植于人类的生物性与心理性特质。
他认为,创造力往往涉及捕捉人类的敏感度,如环境观点和文化的细微差别,人类独特的体验世界的方式赋予了创造性表达的不可替代性。同时,AI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想象力与直觉,其“创造”本质是既有数据的重组而非原创突破。人类创造力的偶然性与灵感特质,与AI基于数据训练的确定性机制形成根本对立。
他同时强调,过度依赖AI将导致人类创造力衰退,尤其需要警惕技术工具化对人类创造力的侵蚀。面对AI挑战,人类需保持“选择过载”的清醒认知——既要善用AI提升效率,更要坚守创造主体地位。
史欣悦:法律行业的“人机协作”新范式
史欣悦从一线实务与教学双重视角,分享了专业服务领域在AI时代的转型阵痛与破局方向。
他指出,AI技术正在重塑行业底层逻辑,传统依赖知识壁垒的执业模式遭遇根本性挑战。客户通过AI工具即可获得基础法律分析,律师资质与经验构建的专业护城河价值相对弱化。在法律文书写作领域,工具显著提升法律文本写作的规范性与专业性,但在电话咨询、合同谈判、争议调解等实务工作中,AI难以替代人类对人情世故的把握。
面对变革,史欣悦建议年轻从业者需建立“人机协作思维”,将AI视为副驾驶而非替代者,重点锤炼三大核心能力:一是系统思维能力,要突破单纯法律分析框架,融合商业逻辑与组织管理视角;二是共情力,要深入理解客户真实需求,着重提供价值情绪;三是执行力,既要能做成事,又要懂得风险控制,偏知识向的人更要加强执行能力,这是人类真正的优势所在。
中信书院:知识服务升级回应时代之变
无论是经济转型、媒介革新还是职业挑战,核心都指向一个问题:如何在变化中把握确定性?具体到出版行业,未来的知识服务又该如何应变?中信出版集团知识服务事业部总编辑丁川围绕“后知识付费时代如何获取知识”作主题分享,并发布“2025中信书院知识服务全新升级计划”。
她指出,在后知识付费期,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阅读早已超出了一本书所承载的范畴,从单一图书交付延伸至长链路服务,以知识服务提供可验证的实用效果和读者之间的高互动体验,同时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方式的变革。
在世界读书日当天,中信出版发布“2025中信书院知识服务全新升级计划”,焕新升级中信书院APP,充分发挥中信出版优质版权资源和专家资源优势,直击用户“知识焦虑”和“价值务实”需求,希望为读者提供一站式的知识服务解决方案。
丁川介绍,全新升级的“睿读会员”年度阅读计划,线上整合中信出版集团优质内容和资源,为读者提供年度数字阅读权益、每月精选图书、睿读MOOK资讯服务、社群配套服务等权益;线下打造企业+专家+企业家共学共创的社交场景,围绕财富投资、AI、企业出海等核心议题,邀请国际专家大咖举办线下读书会,走进标杆企业开展实地研学。
作为多形态知识服务平台,中信书院已形成覆盖超1000万受众的全媒体形态传播矩阵。同时以自有平台为基础,与财新、三联、哈佛商业评论等多家品牌推出联合会员服务,将传统阅读扩展为“视、听、读、课”四位一体的全方位知识体系,不断跨越知识服务的边界。